不支持Flash

电视剧版本《霓虹灯下的哨兵》复拍背后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21:36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1962年,由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创作的大型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全国公演后,引起巨大轰动,全国有一百多家艺术院团争相排演该剧,创造了当年红色经典剧目排演的奇迹。随着同名电影播放和毛主席“八连颂”诗句的传诵,该剧更是家喻户晓,“南京路上好八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其深远的影响波及了几代人。44年后,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重新改编了该剧,2006年6月3日,电视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开机,著名演员孙海英沈傲君(blog)、陶慧敏、高兰村、徐洪浩等加盟主演。本文将解密复拍背后的故事。

  坎坷诞生

  该剧的原型为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警备团三营八连。该连诞生于1947年8月6日山东省莱阳城,几十名胶东农民子弟兵编成了华东军区特务团四大队辎重连,不久改番号为华东军区警卫旅特务团一营一连。1949年6月,该连进驻上海后被编为三营八连,担任南京路执勤任务。解放初期南京路,国民党反动残余不断实施“腐蚀拉拢加破坏暗杀”的阴谋,八连战士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锤炼出了“拒腐蚀,永不沾”的革命意志。1959年,《解放日报》发表新闻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着重从拾金不昧、精打细算、克己奉公、精神世界以及思想工作五部分入手来展示八连的精神风采,引发全国众多媒体竞相报道。1960年,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带沈西蒙等下部队,回来时途径上海,许司令和上海警备区司今员王必成中将要求沈西蒙写一个宣传“好八连”的话剧。为了贴近生活,几位作者下了好八连深入生活,回南京后,由沈西蒙执笔,与漠雁、吕兴臣合作写出了话剧剧本《南京路进行曲》,在修改过程中,剧名曾数次改名,此后在前线话剧团的排演中被正式定名为《霓虹灯下的哨兵》。戏上演不久,有人认为是“毒草”,说是反映的社会主义阴暗面多了,便勒令停了下来,剧组面临解散危机,陷入被“砍杀”的险境之中。后中国剧协党组书记张颖(周恩来总理秘书)来南京调研,发现了《霓》剧,认为这不是“毒草”。回京后,张颖把情况向总理汇报。总理说:戏刚出来,不要马上就否定它,先让大家看一看嘛。总理的话拯救了该剧。1962年底该剧公演后,八连作为“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一面旗帜,立即在军内外引起轰动。1963年初这部话剧进京上演,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总部领导相继观看。4月25日,国防部正式将八连命名为“南京路上好八连”。5月8日,《人民日报》专门为此发表题为《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社论。7月29日晚,话剧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上演,剧团人员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周恩来同志曾7次观看该话剧,并亲自对剧中人物、台词进行了修改。1963年“八一”建军节,毛泽东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八连颂》。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将话剧拍成了电影,并于1964年底发行全国放映。“好八连”也以一个社会主义和平时期“拒腐蚀,永不沾”的典型形象而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剧情演变

  话剧剧本和电影剧本取材于好八连坚持和发扬革命传统的模范事迹,描写了上海解放初期一场以新的形式进行的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斗争,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必须坚持和发扬战争年代光荣的革命传统,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才能永远成为一只朝气蓬勃的战斗队的深刻主题。在话剧初期的历次改动中,编剧的创作方向和主要冲突由内部矛盾改为敌我矛盾,着力于描写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描写打江山的战士到安天下的哨兵的转变。剧情发展成为两条主要线索,一是以内部矛盾的主线,—是以敌我矛盾的主线。在内部矛盾的主线中,排长陈喜在战场上杀敌勇敢,立过战功,在拿枪的敌人面前不愧是英雄好汉,但他也有个人主义思想,虚荣心强,到南京路后,在“香风”的侵袭下昏昏然飘飘然,开始有点被动,险些上了敌人的大当。另一条是敌我矛盾主线,反映解放上海的战斗虽已结束,但残余的敌人还在作垂死挣扎,他们进行各种阴谋活动,狂妄地叫嚣:让共产党红的进来,不出三个月,我们叫他趴在南京路上发霉、变黑、烂掉。电视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翻阅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广泛收集了解放初期上海南京路军民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重新构筑故事框架,增加了夏梦瑶等人物,充实了内容,丰满了故事情节,刻画了连长鲁大成、指导员路华、关师长、排长陈喜,以及郝铁蛋、赵大大、洪满堂等众多鲜活形象。全剧将以新的视角再现1949年人民解放军横扫国民党残余势力和社会污秽,建立新山河的壮阔经历。

  重拍深意

  重拍《霓虹灯下的哨兵》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既是为纪念建军80周年献礼,也是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拒腐蚀、永不沾的优良品质,反映“两个务必”和荣辱观生动教材。该剧是前线文工团(前线话剧团)历史上经典原创作品之一,是一个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的优秀作品。2001年,为了再现经典,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和欣赏到这部优秀的作品,经总政宣传部和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立项,前线文工团开始改编、创作电视剧《霓虹灯下的哨兵》,6月,该团与江苏盛世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影视剧中心、南京东线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启拍25集长篇电视连续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作为军事题材作品,《霓虹灯下的哨兵》虽然反映的是部队生活,但作者把一个基层连队——“好八连”放在了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放在有“冒险家的乐园”、“十里洋场”复杂的环境中来描写,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荣辱观和价值观在剧情中呈现,在剧情中碰撞,丰富地展现了社会生活,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这些都可以在《霓》剧中找到注解。官兵们面对刚解放不久的上海南京路复杂社会环境,以自己模范行动实践的一种革命精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拒腐蚀、永不沾的浩然正气,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品格,誉为“霓虹灯下的哨兵”。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处于关键时期,伟大的民族复兴实践,更加需要以好八连精神来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经得起诱惑,抗得住干扰,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因此该剧对坚持“两个务必”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诸多现实意义。(文/张正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