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电视剧《特殊使命》主创访谈 解密精彩谍战大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15:07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彦小追(该剧导演): 既是献礼大片,也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谐统一的谍战大片 四十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特殊使命》既是一部一年前就开始着手创作的献礼大片,也是本剧全体创作人员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谐统一的谍战大片。我希望并相信,它会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在国庆节期间,在十七大召开前夕,《特殊使命》作为主题大片、信仰大片,以向十七大献礼的姿态在央视8套黄金时段隆重播出,体现了这一作品所具有的时代导向意义。它透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艰难曲折的人物命运,展现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人们如何面对艰苦卓绝的环境来坚定信仰,坚持操守,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与人性,表现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为了人生理想追求如何自觉地为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人格上的伟大、人性上的崇高,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由一个又一个这样具有坚定信念、高尚人格的优秀分子所组成的精英团队。他们既来自于普通人中间,又时时影响我们的生活,并引领着我们朝着健康、进步、光明的生活前行。 谍战片不能只是智力和打斗的游戏,还应当有深刻的人文命题 近一时期,在荧屏上出现了不少谍战题材的电视剧。它们虽然也具备谍战片的必要元素,但由于它们或者是另一种形式的智力测验、或者是对某些电影旧作的扩充翻新,虽然也在表现谍战,却很难在创作上有重大突破,从而难以做到在人文深度上的推陈出新。这种题材的重复与雷同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观众造成审美疲劳。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对题材的重复或雷同,也不在于缺乏对这一题材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的运用,而恰恰在于缺少对作品本应具有的人文命题所进行的深入开掘和深刻表现。 我认为,一部有创新、高水平的谍战片不能只是智力和打斗的游戏,而必须有深刻的人文命题或者说是人文深度。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和打动观众,使观众从对以往谍战片的审美疲劳中解脱出来。事实上,我一接到《特殊使命》的剧本,也正是被它深刻的人文命题所打动、感染和震撼。它的令人耳目一新,不仅仅在于它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个充满悬疑、险象环生和与众不同的故事,也不仅仅在于它把主人公置身于充满危险甚至面临生死考验的艰难环境之中来表现其大智大勇,更重要的是它的一洗尘俗、一脱窠臼。《特殊使命》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几度把主人公巩向光的个人命运推向一种极致,从而使主人公在几乎是穷途末路之际,在朋友、家人、同志的误解、怀疑、仇恨甚至是追杀中,一方面机智、果敢、顽强地完成了生存这个第一要务,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与自己的命运抗争,经受着内心深处无以诉说的痛苦与孤独的折磨,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用自觉又是默默的贡献向党、向同志、向亲人以不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拳拳之心。在几乎绝望的孤独和痛苦之中,主人公既是在极其不幸的命运中奋力挣扎,又是对自己的命运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他所经受的考验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的生死,而是一颗灵魂在九重炼狱中的煎熬。使主人公在坚定人生信念的基础上,表现出一个身负特殊使命的共产党人的英雄主义情结、令人敬佩的个人操守与高尚人格。故事用曲折表现斗争的残酷,用跌宕展示历史的真实。在展现敌我双方高智商的斗争中,用情节表现出了高手与高手的对话,而最终的胜利者必然是一个志存高远(blog)的坚定者。这些正是本片所着力张扬(blog)的人文主题,也正是本片所有亮点的灵魂,更是它高于以往国产谍战片之处。我相信,《特殊使命》对这一命题的展现会深深感染并打动我们的电视观众。 差点放弃《特殊使命》 多亏张黎一句话 《特殊使命》是我拍摄的第二部谍战戏,之前曾拍过《密令1949》,尽管拍摄过《记忆的证明》、《越王勾践(blog)》、《军人机密》等作品,但是担纲一部40集大戏的男主角还是第一次,而且我有一千多场戏,A、B组都离不开我,剧中年代跨度也很长,前后达到12年。看剧本的时候有压力,怕自己无法把这个戏撑起来。其实拍《军人机密》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情况,那个角色要从16岁演到60岁,当时我找到张黎导演说可能演不了,这是我第一次想推掉一部戏,黎叔说,“演不好还演不坏吗?”所以从那以后我一直记着黎叔这句话,再没有打过退堂鼓。 我对《特殊使命》这个故事特别感兴趣,巩向光作为一个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被自己人误会,被敌人不信任,几方人马想把他除之而后快,没有人帮他,在这种情况下巩向光坚持了12年,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是不可能的。这个人物我也不想处理成一个脸谱化的人物,加了很多表现巩向光弱点的一面。比如一次他奉命处决5个日本特务,发现5个人在刑场上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意识到是自己人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回到住所想举枪自杀,按说一个共产党员是不应该这么脆弱的,但是这场戏是我加上去的,不应该拿掉。还有巩向光对妻子没有耐心,大男子主义,这些都是为了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刻画出来。 现在很多电视剧都说是《无间道》的翻版,我演的这个人物其实有《无间道》的影子,但是巩向光远比陈明(听歌,blog)仁的处境复杂危险,而且他是在敌人阵营呆了12年。有一场戏是唯一知道我身份的上级烛光为了掩护我而牺牲,我亲眼看到上级死了,而且从此以后没有人知道我的真实身份。这场戏很像《无间道》里黄秋生(听歌)摔死在梁朝伟面前那场戏,虽说“天下文章(听歌)一大抄”,但抄得是原理,而不是照搬。我记得当时梁朝伟的表演是看见黄秋生的尸体,捂了一下脸,很淡定什么表情都没有。当时我就觉得这种处理太好了,但是我不能完全搬过来,那得让观众骂死。我得有自己的方式,我是跑过一段很长的走廊,中间还摔了一跤,然后靠着墙然后慢慢滑下来,用头去撞墙。 这个戏我想表现出主人公的韧性,哪怕有一个观众理解了就足矣了。如果有人不认可,我只能说我尽了120%的努力,不奢求所有人都喜欢。 姚安濂(饰余沁斋): 是姻亲,是对手,关系微妙复杂 余沁斋是这部戏中最重要、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反面人物,他和巩向光之间的关系既是敌我关系,又是上下级关系,还是姻亲关系。这种多重关系的交错缠绕以及两人之间的斗争不仅贯穿着全剧,使整个戏的戏剧冲突更为复杂微妙,还为余沁斋这个人物的塑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接到剧本后,我就在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塑造这个人物,而不是把他表现得那么简单化和脸谱化,如何借助不同的手段和表现方式来反衬他的狡猾、残忍和阴险。为此,我甚至在人物的外形上作了这样的设计:让他的服装尽量朴素些,例如穿着普通的蓝布长衫,使他看上去更像是个教书匠,而不是身居高位的官僚。 当然形似只是塑造人物的一啊方面,更重要的还是神似,是角色本身所应当具有的丰富内涵。余沁斋同主人公巩向光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坚定信仰,有着很强的“党性”,这应该算是两人共性的一面。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共性的东西,两人之间的较量才会有戏,才会有大戏,才会让观众有棋逢对手的感觉,才会有这部戏有魅力。当然,他的立场、他的信仰与巩向光截然不同,他信仰的是三民主义,而他的“党性”也恰恰决定了他的本性。把握住这一点,才能理解他为什么会在与巩向光的较量中不择手段、不惜代价,也才能理解他为什么会在与巩向光的对决失败之后,由于信仰的失败而做出了那样的自我了断。 要信仰?要亲情?游走于两者之间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反面人物也应该有他人性一面的东西。所以余沁斋在同胞小妹嫁给巩向光的十二年里,其内心也时常会受到情感上的拷问:一方面,他深爱着自己的小妹,担负着一个兄长维护小妹的责任;另一方面,他又很清楚自己的妹夫巩向光是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共产党,是自己政治上的强敌。因此,他的内心和情感才不得不在信仰与亲情之间、在杀掉巩向光与顾忌小妹之间不断游走。我感到,如何处理和表现这种人物内心中极为复杂和微妙的东西,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很难把握的,但这又是使人物形象得以丰满、厚实的一个关键。 观众的欣赏品味在不断提高,所以演员对角色的认识和表演也必须水涨船高,对角色的探索也必须越来越深入。在这部戏中,我对余沁斋这个人物,特别是对他内心的这种矛盾与痛苦的处理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 蒋小涵(blog)(饰巩向光之妻余雪瑶): 同眠十二年,究竟是人是鬼 嫁给一个谜,演绎悲剧人生 我之所以接受余雪瑶这个角色,不仅是《特殊使命》这部戏强烈地吸引了我,还因为这个人物有她很可爱的一面,而我很适合扮演这个角色。不过说实话,在演这个人物时我并没想得太多,只是凭着直觉,紧紧把握住她纯真、率直、执着和大度的角色基调,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之中,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余雪瑶是个非常率直又非常执着的年轻女性,她对一厢情愿的“爱情”的不舍追求已经到了一种近乎极致的状态。她虽然是特务头子余沁斋的亲妹妹,但她在得知自己心目中的白马(blog)王子(听歌)巩向光是共产党之后,却仍然不顾一切地去追求,既不顾亲哥哥(听歌)的政治生命,也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但她又是单纯、幼稚和天真的,她对爱情的浪漫幻想和追求,使她又不能不处于内心的疑惑、不安和担忧之中。她与巩向光同床共枕了十二年,却搞不清睡在自己身边的丈夫是人是鬼,搞不清对方无常的喜怒哀乐究竟是为什么。用戏中的话说,就是“你高兴,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你不高兴,我们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她很想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却始终被拒之门外。她虽然得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却得不到心上人的那颗心。在新婚后的短暂“幸福”之后,她很快陷入了一种迷茫,她感到自己嫁给了一个谜。虽然如此,她却始终执着地爱着巩向光,爱得那么深、那么痴迷。直到她最后意识到巩向光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共产党员时,才不得不再次在夫妻和兄妹这两种亲情之间做出痛苦选择,而最终正应了他大哥余沁斋的话:“浪漫是要付出代价的”,以悲剧方式结束了美丽的生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