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艺术人生》预告:“五个一”特别节目(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16:41  新浪娱乐
《艺术人生》预告:“五个一”特别节目(组图)

何政军

《艺术人生》预告:“五个一”特别节目(组图)

龚若飞

《艺术人生》预告:“五个一”特别节目(组图)

朱军和龚若飞

《艺术人生》预告:“五个一”特别节目(组图)

陆柱国

  新浪娱乐讯 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等奖作品主创人员做客《艺术人生》。导演、演员、编剧……他们将个人怎样的方式推荐自己的作品?面对人生的关键词,他们又将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些选择背后隐藏的又是什么动人的故事?

  人生态度就是不断地超越梦想、特别人物给予的是进取的力量。

  《艺术人生》特别奉献——《秋天的收获》,“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作品主创《太行山上》编剧陆柱国、《亮剑》演员何政军、《恰同学少年》导演龚若飞、《张思德》《云水谣》导演尹力、演员吴军(听歌,blog)李冰冰(听歌,blog)《延安颂》编剧王朝柱、《立秋》导演查明哲、《插树岭》编剧陈玉谦曲晓平(郁晓)做客《艺术人生》,展开一场特殊的作品推介,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讲述你受用终身的人生哲学2007年10月17日,央视三套20时35分,《艺术人生》“五个一工程奖”特别节目——《秋天的收获》播出第一集,演员何政军、编剧陆柱国和导演龚若飞做客节目,为您讲述影响、耕耘和奋斗。

  何政军:用“亮剑”向父亲致敬

  何政军一出场,肯定是一个“英雄人物”,他那张见棱见角的方型大脸和一双剑眉下的炯炯双眸,他在《国歌》、《大雪无痕》、《紫荆胸章》、《国际刑警》、《现在开庭》《我的1919》等多部影视作品中塑造的不同的任务形象已经为广大的观众所熟悉、认可。

  电视剧《亮剑》的热播,让扮演八路军129师政委赵刚的何政军人气再次直线飙升。如今看来,赵政委的角色仿佛是为何政军量身定做的一般。不仅是因为他从小成长在军人家庭的氛围,让他在塑造角色时倾注了更多情感的原因——正是他在这个角色的身上看到了父亲的身影。

  说赵政委的角色是为何政军量身定做,因为何政军的父亲是真正的129师的政委,而何政军挥之不去的军人情结也正是源自于父亲的影响。《亮剑》中的生活情景,其实在何政军的幼年时代,就已经从父亲的口中有所了解,然而那时候太小,完全想象不出战争会是什么样子。何政军说,父亲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军人,那么多年战火洗礼,出生入死,在他们这些人的身上,看到的是宠辱不惊的状态,包容量很大。“父亲讲过一件事,是当连长的时候,他们的连准备要上战场,上前线了,有几个战士跟他说,连长打完这一仗我们应该吃顿肉了吧?他说好啊,全连上去了,结果不到两个小时,回来了二十多个人,全连人就剩了二十多个人了,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以后,在他们的身上,你对名和利还有什么啊?没有。” 正是这样经历了生死考验的人,才会有这种宠辱不惊得状态,任何时候都可以放平心态。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幼年的何政军开始默默体会到好像男人的很多东西都在父亲的身上有所体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父亲对何政军的影响如同“润物细无声”一般耳闻目染、慢慢沁润。“所以说我有了这些东西以后,内心里面,我表演起军人,尤其他们那一代军人的话,内心比较充实。我想我尽可能地去还原我的父亲,他们那个时代的人。后来我真的特别羡慕他们,不要看到他们没有过上好日子,但是他们的经历,是我们几辈子都不能体验的到的。”

  体验着父亲当年驰骋沙场的经历,何政军走进了赵政委的世界,拍戏时的艰苦条件——风沙、冰雪……这一切实实在在的艰苦环境,仿佛正是当年战士们面对敌人英勇抗战的情景。或许正是体会到了父亲的经历,一个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中国军人的光辉形象被何政军成功塑造。

  在之后的规定动作环节,何政军选择了怎样的人生关键词?在父亲离开的日子世界里,他又从生活的变化中读懂了怎样的人生体会?节目现场,人生成功的经验体味,何政军为您系数道来。

  陆柱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上甘岭》《战火中的青春》、《雷锋》、《闪闪的红星》、《海鹰》、《独立大队》、《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南海风云》、《道是无晴胜有晴》、《八月一日》《我的长征》、《太行山上》……从50年代到如今,这些耳熟能详的电影足足伴随了两代人的成长。这些经典作品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如今79岁高龄的老人。这个中国电影文学学会授予的“编剧终身成就奖”等诸多荣誉“皇袍加身”的老人,一直默默地站在荧幕的背后,却一笔笔描绘着人民战争的雄奇画卷。

  如果说一个编剧一生当中能够留下一两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就已经可以定义事业的成功,那么如果他的作品能够传世那就更是了不起了。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陆柱国,他的成功似乎就是一个神话——迄今为止参加编剧的37部电影,拍成的17部,成功率在45%以上,其中的很多作品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并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流传。很多的人都非常好奇,如此高的成就背后一定隐藏着独到的成功秘诀。大家一定不会想到的是,陆柱国成功的秘诀却又是如此的简单而又独特——“读”电影。

  “读”电影不同于“看”电影,陆柱国读的更多的是电影剧本,“读电影剧本就像写诗应该多读诗一样,我记得是60年代初我和一位我们的老前辈了,老舍先生到内蒙去,我写了两首诗给他看,他告诉我,他说这个诗不是写出来的,是读出来的。这也就印证了你要写什么,首先你要读什么,而且读得越多越好,《红楼梦》里面香菱要说诗,开始林黛玉就应付她,什么‘起承转合,尽在虚实’,不行。最后林黛玉告诉她一个秘诀,你首先读王维的诗100首,杜甫的诗120首,李白的诗200首,那这几个人在你肚子里面垫一个底,然后你还要读陶渊明,读一大批人,这样子的话香菱最后终于写出了诗,让大观园的才女们一直都称赞,所以我说写电影也是如此,我写电影就是从读电影开始的。”这是老人迄今为止一直保留的一个习惯,不仅是电影剧本,短篇小说,特别是中国的古典短篇小说,陆柱国告诫,“在座的有人要写电影的话,除了读电影剧本之外,一定要读中国的古典小说。我说《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是我写小说的指导老师,也是我写电影的指导老师,因为他的每一个短篇差不多都可以,都是一个非常美的电影剧本的缩写,所以要读电视剧本,要读短篇小说,要读中国的古诗古词,用中国的文化来滋润自己的创作。”

  阅读的积淀、创作的累积,悄无声息往往能够创造奇迹——两年时间、三部作品,《我的长征》、《八月一日》、《太行山上》,几乎同时问世,接着又获得诸多荣誉。是怎样的原因让一个年过古稀依然保持着如此的创作激情?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能够看似如此轻易地获得成功?

  陆柱国的回答是五十年来的“积累”,而积累的关键则是“耕耘”。“我这个人最喜欢‘耕耘’两个字,我认为电影编剧就像农民一样,他的任务,他的本分就是耕耘。耕耘几乎成了他的一种本能,但这个耕耘呢,有丰收有歉收,有时候颗粒无收。有十年,我没有写成过一部作品,这十年并不是我没有耕耘,而是耕耘颗粒无收,在这几年时间,我空白的这个阶段,我曾经写过四个电影。还写过三部电视剧,36集。电影有的可能是‘胎死腹中’,可能永远出不了世,有的也可能会‘借尸还魂’,有一些可能还不到时候,那就要等待时机成熟。当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我有一个信条,就是‘耕耘’、‘耕耘’、再‘耕耘’,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是作为一个电影剧作者也好,或者写别的也好,应该是这样子,应该是抱着这么一个信念,你任何收成没有,我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耕耘就一定有收获,这是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作为前提的。”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一种境界,“只要耕耘就一定有收获”这是信念。于是,鲜花一定会有怒放的时候。

  如今79岁,依然笔耕不辍,写作成了生命的一种习惯。他说,“如果能走100步的话,我绝不会在走完99步的时候停下来”。这样的一个老人,最爱看的比赛是拳击,还会在写作的空隙半夜偷偷起床看世界杯的直播……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他有着拥有这样一颗年轻的心脏?面对作品的大获成功和个人的默默无闻,他又有怎样的说法?又是什么原因让朱军在现场和老人许下了一个约定?《艺术人生》的现场,一个老人的人格魅力,将会让你尽收眼底。

  龚若飞:一个“全才”的奋斗

  一部《恰同学少年》,让很多的青年人在少年毛泽东的身上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真正应该去寻找的东西?这部电视剧重新定义了“青春偶像剧”这个概念,被称之为“革命青春偶像剧”。它的影响甚至带动了一股服装的风潮,在一些青年的大型活动中被集体效仿,昂扬向上的气质形成了一个仪式感强的集体风尚,可见少年毛泽东“偶像”的力量强大。

  带动这股偶像风尚的直接责任人——《恰同学少年》的导演龚若飞,却在促成这部电视剧成功的时候经历了不小的压力和风波。朱军现场展示了一张“保证书”,立下这张保证书的正是龚若飞本人,条款内容包括如果不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拍摄、后期和播出工作,愿意扣除工资、辞去职务等承诺。结果因为没有预期播出,龚若飞觉得自己不具备主任这样领导岗位的资格,于是辞去了负责人的职务,安心地做他的“导演”。谈到这段经历,龚若飞说,“当时确实是要给自己压力,因为当时我们刚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大家都不是很看好,,拍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那有什么好看的,因为我们确实就是,大家都不认为好看,你怎么样拍得好看?作为这一段历史怎么样突破以前的这种重大题材?冥思苦想了很久,我们马上想到了表现革命先烈的青春立志的青春偶像剧。”

  “后来剧本做出来以后,我给我女儿看,我女儿也十八九,看完以后特别喜欢。爸爸,这就是我们年轻人需要的东西啊。我从这儿就得到了力量,我又把它给了一些朋友和不同层次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一些朋友看,看完以后,原本说不好看,没想到写得这么好。拍,一定会有人看,这对我是巨大的鼓舞。”《恰同学少年》播出后,正如龚若飞所预料的那般“几乎没有一个说不好看的”,大家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毛泽东,从来没有在屏幕上见过这样一个毛泽东,见过这样一群已经过去了的先烈的青春偶像。

  创作《恰同学少年》让我们看到了龚若飞的勇气,正是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挑战自己要从事的这件事,才是获得成功的基石所在。回顾龚若飞的成长历程,也充满了挑战而带来的传奇。

  龚若飞出生在湖南湘西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12岁那年暑假,龚若飞有机会跟文工团一位老师学样板戏,当年在县里举行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3岁那年,龚若飞就考取了县剧团。8个月后,又被地区文工团选中。在这里,龚若飞学唱戏、练武生、学美术、拉手风琴、练书法,文工团里的行当都干了个遍。

  1979年末,龚若飞进入湖南电视台电视剧科。他先是干摄影,7年后做了导演。他担任摄影的上、下集电视剧《宝山》、长篇电视连续剧《风满潇湘》、中篇电视连续剧《欧阳海》都获得湖南省优秀节目摄影一等奖,电视剧《瓜儿甜蜜蜜》、《杨老师》曾获“飞天奖”二等奖。

  虽然一入道就取得了这么多成绩,但龚若飞人事表格上的学历仍然是“小学”。1985年,他被电视台保送上了大学,毕业后的龚若飞才算真正走上了“导演”之路。他导演的长篇电视连续剧《野欲》获首届中国电视剧展播二等奖。由于龚若飞执导的电视剧大多以农村题材为主,因此被人称为“农民导演”。

  这个剧团“全才”在成长的岁月中,始终伴随着“刻苦”这个关键词。回忆起学徒生涯的艰辛,悉数不同人生阶段的良师益友,他会有着怎样的真情流露?面对如今事业的成就,光环闪耀的舞台上他又有着怎样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他提笔向“生活”致敬?

  2007年10月17日,央视三套20时35分,《艺术人生》“五个一工程奖”特别节目——《秋天的收获》,这些答案都将一一揭晓。

  在下集中《张思德》、《云水谣》导演尹力、演员吴军、李冰冰,《延安颂》编剧王朝柱、《立秋》导演查明哲、《插树岭》编剧陈玉谦、曲晓平也将做客做客《艺术人生》,敬请关注。 文/徐俊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