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方和原导演胡玫的几番口水战过后,有关新版《红楼梦》的种种争议终于以胡玫退出告一段落。另一位知名女导演李少红接过了导筒,新的班底着手准备拍摄已有月余。就在新版启动发布会举行之际,李少红在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首度揭秘了她对于新版《红楼梦》的种种设想。
结局还原高鹗版本——不存在还原一说,按照高谔后四十回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剧本进行到什么程度了?和原著相比,会有哪些改动?
李少红(以下简称“李”):正在做拍摄本,预计将在明年春节后开机。新版《红楼梦》没有改编剧本,直接按照曹雪芹的小说120回内容编写成50集拍摄本,还原后四十回高鹗所写内容。我们完全尊重原著的风格,力求营造亦真亦幻的的效果。要拍出那种感觉很不容易,这本书(《红楼梦》)太博大精深了,要还原小说中所有的内容肯定不可能,只能最大限度保留原著的精髓。在我看来,能达到60分就是一件高分的答卷,我也就很满意了。
记:《红楼梦》有120回的丰富内容,你将如何把他们放进一个长篇电视剧里?
李:计划拍摄50集。要在50集里装下120回的故事,这很考验拍摄本编写作者和导演的智慧。老版《红楼梦》里,好多内容都没有放进去,尤其是后四十回,只用了六集表现,其中不少内容还是重新演绎的,比如王熙凤的死,薛宝钗和史湘云被卖为烟花女子等等。新版对后40回特别重视,会尽可能把每个人物的结局,命运的归属都交代清楚,这是很重要的,也与主流的红学专家达成一致意见。还有一些重要内容,我们也会保留,比如太虚环境那一段。
记:老版电视剧《红楼梦》是公认的经典,它是否给你带来一些压力?
李:现在是21世纪。21世纪的人看《红楼梦》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人看《红楼梦》是有区别的。每代人都会把自己这个时代的烙印打在他们对《红楼梦》的理解中。《红楼梦》这样的题材是可以被重复拍摄的。它就像一个丰富的矿藏,谁都能从这里发现金子和宝石。
记:你曾经指导过的古装剧《大明宫词》非常风格化,这一次的《红楼梦》也会如此吗?
李:我和主创正在确定要拍出怎样的风格。《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大家对我的作品可能会有所期待,但重复自己不会是期待的目的,能不能创作更新更高,《红楼梦》是一个更高的坐标,我要努力找到最适合原著的风格。
记:编剧班子里有大牌编剧加盟吗?
李:目前一共有5-6个编写作者,他们都很年轻。有的人甚至从未写过剧本。我对编写作者要求最重要一点,就是对原著文本的熟悉程度,对《红楼梦》有没有感情。为了把握好从原著到电视拍摄本的跨度,我们特别请到了资深剧本策划郑万隆,他经验丰富,从《渴望》开始,他参与了十多年来很多重大题材的电视剧剧本创作的策划,包括和我合作的《雷雨》《麻辣婆媳》等,和我也合作过多次。
年底确定主演人选
记:宝黛钗的人选目前是否已经确定?
李:没有确定,选角工作正在继续。《红楼梦》这本书涉及的人物近六七百人,新版电视剧里至少要出现200人。红楼选秀选出来的演员远远不够。而且《红楼梦》里的人物从3岁到83岁,各个年龄层次都有,其中不少人的戏份还比较重。但选秀只涉及了中间20-24岁之间年轻的一部分,除了刘姥姥外。另外,红楼选秀选出来的都是毛遂自荐的演员,还有很多没有参加比赛,也很优秀的人选。
记:主演阵容什么时候敲定?
李:从我接手以来,选角工作已经一个月了,剧组派出了3个导演组,到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经纪公司,剧团,舞蹈团、戏曲剧团甄选。还有一线明星主动要求出演,再加上红楼选秀的选手,我们这个演员平台是足够大的。最后用谁,都必须由人物来决定。12月底,会定下主要阵容,拍摄之前,还有一段时间的集中培训。
记:你个人认为决赛选出的选手,哪一位的个人素质给你印象比较深?
李:我还没有和他们当面接触过。但我看过他们每个人的文字、视频和音频资料。其实不仅是决赛选手,我还调看了从海选到决赛的每场比赛,他们中不少人我都有了解。
记:自从你接任总导演一职,网上有关红楼梦中人黛玉三甲的传闻就不断,比如李旭丹演不了黛玉只能演袭人。你是否对此和选手沟通过?
李:选手们确实非常关心这件事,所以处理起来更要格外谨慎。前两天还有个女选手给我打电话,问我能不能剪头发。开始我还没反应过来,后来才明白,她怕头发剪短了,会影响自己扮演《红楼梦》里的角色。不过,目前我得到的消息还是很正面的,选手们的心态都比较健康,普遍觉得只要是对戏好,他们服从剧组的安排。
记:明星和选秀选手相比,你个人更倾向哪一类演员?
李:没有倾向,看谁更适合角色。不过,我们肯定要启用一些资深的专业演员,毕竟《红楼梦》又不只有宝黛钗几个年轻人。
(此处删掉重复段落)
《红楼梦》不是红学教科书
记:拍《红楼梦》让你觉得最有难度是哪方面?
李:当然演员是一方面,接下来最难的就是美术工作。这给美术指导叶锦添一个很大的挑战。原著中,曹雪芹用了很多笔墨来描写细节,比如建筑、摆设、衣饰、饮食,而这些细节都被他用来塑造和描写人物。《红楼梦》里的细节可谓包罗万象,这给我们一个巨大挑战。而且,熟悉《红楼梦》的人太多了,我最担心观众拿着书来给我们挑刺。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种写意的角度,把细节的神韵营造出来,而不是用考据的尺子一寸一寸的量。
记:老版《红楼梦》的音乐非常成功,这是否你们带来压力?
李:这我倒不担心。音乐方面会与老版不同,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毕竟时代不同了,技术手段和欣赏习惯也会有变化。
记:原来的总导演胡玫是在争议声中离开红楼梦剧组的,你中途接手,有没有感到各方面的压力?
李:压力当然有。毕竟我不是从头开始做,不可避免要受到前面一些事件的后续影响。但之所以接这个戏,一方面是因为人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还是中影集团的人,再用个人化的原因推托违背我做人做事的原则。再加上,我也被投资方华录百纳对《红楼梦》的热爱所感动,他们多年来为拍这部戏所付出的是难以用商业价值来评估的,很难拒绝。既然接了,就不要太多地追问得失。
记:虽然《红楼梦》还没有开拍,但有关这部戏的争议就已经炒得沸沸扬扬,等到和观众见面以后,如果毁誉参半,你怎么看?
李:我的每部作品几乎都有争议,这没什么大不了。我相信观众有自己审美的能力。其实更让我担心的,是有人可能拿着《红楼梦》学术上的争议来套这部戏。我希望观众能抱着平常心,明白这只是一部拍给大众看的电视连续剧,而不是一部红学理论研究发展史。
记:观众什么时候能看到这部戏?
李:拍摄周期会有6-7个月,每集投资100万。大概后年的上半年就会与观众见面。作者 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