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往事》引领中国电视剧走进大片化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18:11  新浪娱乐

  拍电影大片是要冒风险的,一旦票房失败就会被指责为劳民伤财或者形式大于内容。而要把电视剧拍成大片,其冒的风险更大,毕竟小投入大产出更符合国人的价值取向。电视剧《中国往事》推出后引起的轩然大波,也在情理之中。一集100万的制作费用,完全可以拍一部小制作的电影。而该剧计划拍摄100集,1个亿的投资值吗?许多业内人士都产生了这样的怀疑。

  电视剧的繁荣始于80年代中期,《霍元甲》(blog)、《上海滩》、《射雕英雄转》等剧凭借着精彩的编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大放异彩,成为经典的代名词余波难了,不断有人扬言要拍摄出完美版本,但由于抓不住要害,而被讥笑成“暴力片”、“文艺片”、“景色片”,丢了芝麻拣了西瓜的翻拍,始终难以超越原作。2000年前后,电视剧的大本营转移到了内地,每年近千部的作品,鱼龙混杂能播出只是少数。既有《亮剑》《暗战》的精彩故事,也有《大宅门》、《康熙大帝》的长篇巨制,然而对比美国的《兄弟连》《越狱》总感觉中国的电视剧还缺点什么,终于又一个敢吃螃蟹的英雄出现了,《中国往事》横空出世,该剧围绕着中国火柴制造史这一主线,讲述了一个奇人奇情奇事串接而成的故事,百年的时间跨度,故事起伏跌宕波澜壮阔。不满足于做“冯小刚摄影师”的张黎,拿起执筒力图通过该剧证明自己的导演才华。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往事》的故事本身充满了传奇,有一种奇特而强大的吸引力,演员对复杂角色人格魅力的把握也是这部戏好看的重要条件。我在拍摄中特别注重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强调质感,力图让画面的质感细腻并蕴涵张力和冲击力。”

  先不去说该剧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其画面的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单在这点上就超越了《大宅门》,成为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有消息说《中国往事》令电视台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精彩的故事精良的制作,恨的是担心它卖价太高,电视台无力购买。其实,这不过是电视剧发展的必然,投入和产出都是成正比的,《兄弟连》就是绝好的例证。还有一点是经营商忽略的,《中国往事》这类电视剧大片的观众,不用调查肯定是“社会觉悟层”,都是有着强烈存在感的社会中坚力量,是中国最具消费能力的一群人。很难想象这些人,会坐在电视机前一天接一天,将《错爱》这类的电视剧看完。电视台既然是靠卖广告过日子,抓住这个层次的观众才是第一要务。

  看过《中国往事》片花的人,无不用提到震撼两个字。演员眼神中的丝毫变化,欲泪又止的丰富内涵,在画面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采用升级产品液晶电视收看这样的大戏,无疑是一种高质量的享受。震撼也许是升级产品最佳的形容词,一如彩色较之黑白。同样,《中国往事》也是一部具有升级意义的作品。无论是表演、剧情还是后期制作,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还有人建议该剧采取国际惯用的,播出分帐制度来进行推广。如果该建议真能付诸实现,那无意更富有了划时代的意义,产、购、播各个环节都要重新洗牌,新的运营模式对《中国往事》寄予厚望。

  中国的电视剧产量很高、但这不代表中国是个电视剧大国,因为能拿得出手的作品还是太少太少了,在《中国往事》还没有开播之前,笔者先投它一票,因为它的出现,中国的电视剧正式走进了大片时代。也许在该剧播出之前写这样一篇文章显得有点太早了,一部作品的好坏得失最终还要经过观众的检验,但无论如何都是要给它一些掌声的,敢于冒险的先行者都是好样的。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中国往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