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沈阳日报:翻拍四大名著意义到底在哪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14:25 沈阳日报
[辩题] 2007年,在以足够吸引眼球的“红楼梦中人(blog)”选秀作为开场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四大名著翻拍”运动开始了。导演李少红(blog)接手执导《红楼梦》,捧起“烫手山芋”;“第五代”导演吴子牛重拍《水浒传》,欲“全球招兵买马”;早已宣布要重拍《西游记》的张纪中(blog),打定主意让“猴王悟空显人形”;而几易其主的《三国演义》起锚又抛锚,葫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今天,本报以虚拟辩论会的形式就“四大名著应该翻拍”、“四大名著不应该翻拍”两个观点展开辩论,希望读者从中找到真正的答案。 正方一辩:翻拍才能超越 我方观点认为,经典只有不断地重复改编和创作才能超越。我们之所以会在不同的时期,尤其会在社会转型和文化重建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关注名著,重读经典,就因为它可以唤起我们新一轮的体验,可以使我们在面对现实手足无措的时候重获资源,重拾信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名著又是动态的,是可以供后人不断诠释和不断改编的。 正方二辩:翻拍弥补不足 对方辩友,老版的四大名著真的是完美无缺吗?我方并不这样认为。众所周知,《西游记》是神话故事,神怪、魔法等超现实场景最吸引人,但老版拍摄时限于客观条件,很多细节都不甚精美;在大众审美和造型艺术都已经大大进步的今天,老版《红楼梦》明显“脂粉气”过火;《三国演义》既有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又有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老版限于条件,显然对后者表现不足;而老版《水浒传》塑造的英雄好汉并不成功,很多英雄人物显得没有劲道。面对这些瑕疵之处,有责任的电视人怎能袖手旁观?只有通过翻拍才能弥补不足。 正方三辩:市场繁荣才有翻拍 明年计划开拍的四大名著在制作费用上都是下了血本的,绝不是偷工减料、敷衍了事。《红楼梦》总投资5000万人民币,100万元一集;新版《西游记》计划投资1个亿,每集成本高达200万元;新版《三国演义》已经设计制作了几十个战争场景和近百个室内场景,仅兵器制作数量就达九千余件。这些鲜活的数字都表明,只有在电视剧市场繁荣的情况下才能有如今的翻拍之举。 反方一辩:经典不可复制 对方辩友请注意: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就是它的惟一性和特殊性,经典只要一个就够了。回想过去,电视剧版四大名著曾造成万人空巷的收视盛况。再看看如今,四大名著尚未开拍已经争议声四起,这些都足以表明,经典是不可复制的。既然上一辈的创作者非常优秀,很难超越,我们为什么不把财力和精力放到离自己更近的东西身上,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和更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呢? 反方二辩:为财而拍不如不拍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老版的不足之处,那么翻拍就能解决问题吗?看看这一年间,《红楼梦》剧组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红楼梦中人”选秀,主办方北京电视台亿元钞票进帐;《三国演义》接连换掉“老字号”历史剧导演陈家林、少壮派导演阎建钢;《水浒传》早已因“邀请日韩演员来扮演梁山好汉”掀起轩然大波;《西游记》制片人张纪中一年来大谈创作思路,结果唐僧成了硬汉。天马行空选演员,面目全非改剧本,这样的名著是为谁拍?显而易见,翻拍已成了投资者背后敛财的挡箭牌。 反方三辩:烧钱翻拍是浪费 众所周知,名著戏都有庞大的体量、相当的号召力,都要占领最好的播出平台,都将二轮三轮地重播不休,到时候,荧屏上很可能出现曹操方唱罢、宝玉就出场的顺序,或者武松在央视开打、唐僧在地方台取经的场面。四大名著戏连轴转,观众在古人里打转,难免感觉到枯燥乏味。可以说,电视剧题材单一化的倾向日益严重,而名著扎堆儿使这一问题更加昭然。 [主席陈词] 名著的改编从来都不是轻松的,它甚至比原创作品更艰难、更艰苦,也更费工夫、更显功力,它其实是在名著基础上的再发现、再挖掘和再创造。四大名著面临诸多问题,并不能阻碍经典翻拍的步伐,再造经典的关键在于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只有发掘出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意义,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收视率才会有保障,也才有望成为新经典。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