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于和伟塑荧屏经典形象 演坏容易演“人”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14:07  解放日报

  记:这么说,是不是指好人更难演?

  于:好人和坏人,的确有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但作为演员,你不是好人坏人的评判者,你只是他们自己。你必须要求自己找到角色的情感和精神。换句话说,好人坏人是否难演,取决于你是否能体验角色的内心。

  记:如果你可以完全自由选择角色,你会倾向于演好人还是坏人?

  于:好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现人性的善良。毕竟,好人可以让观众感染到更多积极、向善的阳光面,这样的角色也更有力量。这样说,也不意味着我拒绝演反派,比如《纸醉金迷》的范宝华,看着挺坏的,但他身上也有令人震撼的东西。其实,我想演的角色不是简单的坏人或好人,我想演能传递更多内心力量的人。

  每个配角,都是完整个体

  记:你和高希希已经合作了8次。但从《历史的天空》开始,你一直演配角。直到他导《漂亮的事》,终于“扶正”做了主角。那是第一次当男主角吗?

  于:第一次当男主角应该是在《局中局》,全剧900多场戏,我占了800场,演一对双胞胎兄弟。

  记:我们经常感慨,一个会演戏的为什么只能当配角?我们也会好奇,他当了多次配角后终于当上主角时的心态。

  于:每一个角色,我都没当他们是配角。如果真把他们当配角了,也许永远只能演配角了。的确,每部剧都是以主角为线索讲故事的,配角是为配合主角而设置的。但即便是配角,也是完整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单纯配合主角的角色。如果你不去丰富他们的情感层面和心理脉络,只是怀着帮衬主角的心态,那就真的永远只能当配角了。

  记:第一次和高希希导演合作《历史的天空》,当时是怎么获得这个机会的?

  于:归功于对我有知遇之恩的三位编剧蒋晓勤、姚远、邓海南。我是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演员,他们是话剧团的编剧,也是《历史的天空》的编剧。我演过他们的话剧,他们了解我,知道我能演什么角色,当时一起向高导推荐了我。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也不太和别人交流,每天拍完戏就回宾馆待着,所以一开始也不知道高导对我的看法。有一天,剧组里其他人跟我聊天,聊到高导,说他拍摄时经常会通过监视器观察我,说别看这于和伟年龄不大,但表演时状态很成熟。这话给了我很大的自信。

  记:和同一个导演合作这么多部作品,会担心观众审美疲劳吗?

  于:这些戏里,每个角色都截然不同。我自己也害怕这种疲劳感什么时候会来,所以尽量在每部戏里带给观众不同的新鲜感。当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可能完美。总是重复相同的角色,自己首先就会不安,也会排斥。

  学习表演,为梦想而努力

  记:为什么会想到去当演员?

  于:每个男孩或多或少都有过警察情结。我少年时的愿望就是当一个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警察。如果当不了警察,我就想当一名演员,因为当演员可以扮演警察。

  读中学时,我喜欢唱歌,挺有文艺细胞。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没有能力供我读大学。中学毕业前,抚顺幼儿师范学校来招生,老师建议我去考,这样三年后就能工作。我考上了,在那儿学了三年音乐。学校里几乎全是女生,少数几个男生就成了被关注的对象。那时年纪小,爱慕虚荣,成天在乎的是女孩们的目光,关心的是自己的鞋子够不够白之类。三年后,面临毕业,才发现自己白白浪费了三年,什么东西都没学会,更没有信心去当老师。正巧,那时抚顺话剧团招人。40多人考,招一男一女,我考上了。

  到话剧团不久,有了一个去剧组工作的机会。我在镜头前特别紧张,几乎什么都不会。别人问我:“你不是话剧团的吗?怎么连普通话都不会?”我说我刚到话剧团。他说:“刚到也不行,也不能光凭年轻和长相混饭啊。”回去后,我马上练普通话,也才知道了有专门学表演的学校:中戏和上戏。

  记:你后来念了上戏的表演专业?

  于:一开始考的是中戏,考上了,但是委培的,念完后要回原籍。我想有更广阔的天地,又去考了上戏的本科表演专业。也考上了。买了一张火车票,就上了去上海的火车。记得当时一车厢全是上海人,我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感觉就像来到了外国。1996年上戏毕业后,我去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在那待了四年,演了四部话剧。

  提醒自己,少一点浮躁

  记:《历史的天空》是2003年演的,作为电视剧演员,你当时差不多才算起步。但距离考上上戏,已经过去了足足11年。你觉得自己算是大器晚成吗?

  于:我还没有“成”,我还在爬坡。我的梦想是能演好剧本里的角色。但是好剧本好角色会因为你还不够知名而放弃你。当我的表演魅力达到能自由选择剧本和角色时,我才会觉得自己真“成”了。

  至于现在算不算晚。我觉得不算早,但也不晚。毕竟,在演员中,我已经算幸运了。有很多有实力的演员或许一辈子都没能获得机会。

  记:那你满意你现在的状态吗?

  于:基本满意吧。现在的作品给了我7分的信心。我觉得自己还可以,也在不断提醒自己,浮躁少点再少点。

  记:如果有一天,更有名了,会怎样想?

  于:我会更反思自我。人心容易膨胀,鲜花越多掌声越多,就越容易迷失。我希望自己能够更踏实些、更朴实些。本报记者 李君娜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