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专访金牌导演赵宝刚 从翻砂工到“造星大师”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8日17:14 新民晚报
![]() ![]() 赵宝刚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作品、人才层出不穷。本报文化部从今天起,陆续推出一组在这个伟大时代成长起来的知名艺术家的专访。 ——编者 关注“80后”青年生活的励志剧《奋斗》(blog),从去年火到今年,春节期间还有不少地方台在重播。人们惊讶该剧导演赵宝刚艺术激情长盛不衰,他感慨地说,中国电视剧走过的改革开放30年,基本上就是他的一部传奇史,他的艺术创作之火一直在燃烧。新春佳节,赵宝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天时地利人和,他的导演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涂改名字 首次“触电” 当年,赵宝刚只是一名普通的首钢翻砂工,而如今却成了“造星大师”、“金牌导演”,他导演的佳作捧红了葛优、王志文、孙红雷、刘烨、江珊(听歌)、徐静蕾( “口出狂言”角色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出现电视剧。这个新的艺术品种马上令赵宝刚着迷了。而真正让他走进影视圈的还是《四世同堂》。当时有记者推荐他去见林汝为导演。林导见了他问:“看过原著没?”这本书“文革”被禁后刚重新印刷,他找来看了。于是他回答:“看过。”“老二能演吗?”“能演,放心吧,我什么都能演。”谁知,赵宝刚的“口出狂言”,却让林导有点反感:“这角色那么难演,连陈宝国(blog)都怕演不了,你一个业余演员却那么不谦虚……”最后林导撂下一句:“行了,我知道了,留个电话回去吧。”改革开放打开了禁锢的大闸,那是一个让众多有志青年实现梦想的时代。一个月后,就在他觉得自己已毫无希望时,剧组派人来找他了,汉奸祁家老二这一角色成功了。那年,他才28岁。 偷学几招 永不放弃 上世纪80年代,自学成才在社会上蔚然成风。赵宝刚进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当剧务,但忙于剧务的赵宝刚一有空,还是悄悄地向导演们学几招,不懂就偷偷看书学习。他还跟冯小刚学美术布景,跟灯光师、技术师学习各项技能。拍戏前,他往往试着学写分镜头剧本,并偷偷地与导演作比较。拍《便衣警察》时,林导见他有才华,便让他前期当副导演,后期当制片,不过最后挂名仍是“剧务”。 毛遂自荐 埋名导戏 赵宝刚说,他当时最大的梦想是当制片主任。巧的是,他拉来一笔赞助,本想自己当制片主任,没想到领导自己想当,要他改当导演,由此歪打正着。由于当时自己底气还不足,他便拉上冯小刚、郑晓龙一起导演了这部上下集的《怯懦的誓言》,这是他的导演处女作。 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使年轻人成才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赵宝刚说,1990年,北京广播学院开办编导大专班,他又考上了,实习时正好赶上拍《渴望》。他担任的是导播,当时鲁晓威已导了20集,由于剧本出了问题,他就毛遂自荐,建议鲁导去忙剧本,由他来执导,但不挂导演名。于是,他执导了《渴望》的后30集,最后还是署名“技术导播”。《渴望》在全国引起轰动,导演、编剧、摄影、美术全拿了奖。颁奖那天,剧组的人都去领奖了,办公室仅剩下他一人……不过,他心态很好,他相信这是一个承认真才实学的时代。 改革大潮 脱颖而出 高考(blog)制度的恢复,使赵宝刚这位普通工人得以考音乐学院、电影学院、再考广播学院,虽然其经历一波三折,但他百折不挠,最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脱颖而出。赵宝刚说,他的毕业作品就是《编辑部的故事( 话及成功,赵宝刚说,他得益于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另外,在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时代,他具有创新意识、喜欢思考社会问题,观察人的生存状态,从而保证自己作品不落伍。虽然已50多岁了,但他还在关注“80后”青年的生活,并拍出了去年在全国红火的《奋斗》。 首席记者 俞亮鑫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