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扬子晚报:春晚是不是新民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1日12:42  扬子晚报

  冯骥才(blog)肖复兴争起来了

  春节联欢晚会这种艺术形式自1983年推出以来也已走过20多个年头了。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它呢?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不管人们怎么说怎么骂,如果“今年不搞春节晚会了”,恐怕会遭到抗议,为什么?因为春节晚会已经成了一种“新民俗”。针对“新民俗”观点,著名作家肖复兴前日发表文章却认为,“说春节晚会是民俗,这民俗也实在太容易了点儿。它才不过20多年的历史,民俗的味儿还没闻到呢。”

  冯骥才:

  3方面符合过年的要求

  冯骥才认为,春节晚会之所以能够进入人们过年的生活,是因为它在3个方面十分符合过年特别是大年夜的要求:一是家庭式的。大年三十的民俗内容首先是“合家欢聚”。春节晚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同看一台节目,非常契合传统的过年心理。二是欢乐和热闹的。春节晚会正是这样一台热热闹闹、载歌载舞的集锦式的晚会。三是熬夜式的。大年夜的习俗是熬过今夜到天明。春节晚会是所有晚会时间最长的一台节目。

  肖复兴:

  春晚未体现“三重唱”

  而肖复兴在反驳文章开头就说“民俗应该是经历过千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东西,应该是百姓都能够参与进去的东西,内容和形式又应该是多元化的。一台晚会能够成为一种民俗,就和以前只有八个样板戏横行天下相似了。”肖复兴认为,春节本身就是民俗,其中的民俗,实际上含有农业社会中和土地相连的特有的丰富内涵。他说,春节中的各种仪式和各种饮食,都在漫长的时间磨砺下演化成了约定俗成的民俗。比如,放鞭炮、吃饺子、蒸年糕,它们的三重唱,是从古到今人们的一种世俗化的梦想和祈盼。“春节晚会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吗?”

  冯骥才:

  提前称它为“新民俗”

  冯骥才强调说,民俗必须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不是谁出个好主意就能成立。春节晚会由于顺应了年俗特点,又应急地满足了人们的过年心理,挽回了人们在文化上的失落感,便很快被人们接受了,成为当代中国人必不可少的过年节目,甚至是当今过年最重头的节目。家喻户晓的各种名角明星纷纷登台。表演相声与小品的笑星们成了最耀眼的角色。冯骥才说,虽然按照民俗学的原则,一种风俗需要经过传承三代才能叫做“民俗”,民俗讲求规范,该轻松处便轻松,该庄重处必庄重,应当讲究,也应当恪守。“但我更愿意提前先称它为‘新民俗’。因为如今看春节晚会已经成了十几亿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都认可的‘年文化’了。”

  肖复兴:

  隔着屏幕无法参与

  “春节晚会的语言类和歌舞类号称两大支柱节目,能够将春节所蕴涵的民俗的内容承载吗?它能够把放鞭炮的作用替代吗?”针对“新民俗”观点,肖复兴反驳说。曾经有人发明一种叫“欢乐球”的东西,可以用脚踩破发出声音,来替代燃放鞭炮的轰鸣,但是,没有流行开。“欢乐球”怎么也替代不了鞭炮,原因很简单,鞭炮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才成为真正的民俗,而“欢乐球毕竟只是伪鞭炮,春节晚会不过就是和‘欢乐球’相似的一种伪民俗而已。”肖复兴最后说,“本来不应该对春节晚会要求那么高,问题是,我们千万不要把它说成了今天的一种新民俗。隔着电视的屏幕,人们无法参与。”

  本报记者 蔡 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