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村爱情2》:赵本山的“败笔”还是“巅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11:45 新浪娱乐
![]() ![]() 赵本山、范伟特别出演《乡村爱情2》 新浪娱乐讯:在宋丹丹发布不再上春晚( 丑化农村形象 毫无真实性可言 《乡村爱情2》的第二轮上星在东北地区火热进行中,根据不完全统计,仅辽宁,吉林地区重播率就高达四遍,东北观众的电视盛宴一定少不了这道开胃大餐。对于该剧质疑最大的是对东北人大男子主义的过度夸张,和小人物喜剧方式的展现。无数人站出来为东北人正名“东北男人是有点大男子主义,但并不像电视剧里表现的那样。”他们认为电视剧通篇都是对东北淳朴东民的过度丑化,电视剧中的主角被塑造成“小肚鸡肠,贪财,好色”的典型,如此高调的宣传,还打上鲜明的赵本山旗帜,觉得这是忽悠了观众,有网友在留言板中直言不讳“本山大叔,低调点吧,别《卖拐》卖的找不到北了。”41集的剧情被央视删到了36集,很多剧情衔接上很生硬是主创都承认的事实,同时,不同于大陆题材电视剧多数有完整剧本才上马的行业规则,该剧编剧张继在写了几集剧本就仓促开战,同《乡村爱情1》磨合三年的剧情的情况大相径庭。编剧罢工现象仍被一次次提起,但中国内地的多数电视剧还是导演和演员的意志决定一切。 不喜欢的可以不看,只要笑了就是成功 对于剧情拖沓的质疑,对于人物内核的质疑,对于表现形式的质疑却把《乡村爱情2》的收视推到了绝对的第一位,这也印证了中国人的收视习惯——越是受关注的电视剧反对的呼声越高。对于电视剧本身,大有支持的观众,有些是赵本山的铁杆粉丝,从《刘老根》一路追随到《乡村爱情》,对于电视剧本身,他们计较不多,就像是春晚中看赵本山的小品,无论你“卖拐”还是“申请火炬手”,图的就是一份热闹。看过了,笑过了,心情愉快就好。一位网友的发言很能代表这部分观众的心声“现代的人生活压力那么大,能从农村轻喜剧中寻找一种愉悦的心情,舒缓了压力,这不是很好,看惯了演员矫揉造作的表现,再看农村的原始形态,虽然觉得有点俗,但很有味道。”对于演员刘能的表演,9成的观众都表示相当喜欢,称他为农村电视剧的接班人。 赵本山 一个用电视剧传播东北文化的人 有人说东北人民应该给赵本山颁个民俗大奖,没有他的传播,东北二人转不会在全国掀起一阵新热潮,东北的农村文化也不会在观众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铁岭变成了旅游胜地,刘老根的度假山庄真成了地区一景,《刘老根》后,赵本山跟何庆魁“分道扬镳”后者的《圣水湖畔》照样在央视取得了极好的收视。农村戏不再拘泥于“全民致富奔小康”的口号式宣传,既有了《当家的女人》这样的女性励志题材,也有如《乡村爱情》这样名字起的风花雪月,实际上都是借小人物之眼以小见大的诉说农村发展的纯粹“清粥小菜”,目前潘长江和女儿一起出演的《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已经在央视开播,宣传打出的正是纯正农村题材剧。虽然,国内的大牌导演们都把眼光瞄准了四大名著,一个个都开出了上亿元大制作的条件,但作为电视剧的主力收视群体,农村剧,情感题材剧仍将占据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 春晚,没了赵本山还有看的价值吗? 从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后,赵本山和宋丹丹这对黄金搭档每年都笑傲春晚,小品类第一名拿到手软,赵本山更成了春晚的金字招牌,每年一个新主题,搭档从范伟( 文/刘杨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