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毁誉参半高希希受争议 金牌导演陷商业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10:34  北京晚报

  《结婚十年》《历史的天空》、《像花儿一样》几部热播剧令导演高希希(blog)在短短三年间迅速蹿红,成为各方赞誉的“金牌导演”。2006年,高希希执导了4部电视剧。2007年,这些作品播出后毁誉参半,令高希希饱受争议。在这次相当“不宽容”的采访中,高希希有怨气是可以理解的。他说所谓的“金牌导演”不过是拍了几部大家喜欢的电视剧,却使他成为众矢之的。当代社会,每个人都面对或曾经面对过同高希希一样的困扰,荣誉和金钱不会走进同一个口袋,选择是必须的。

  挨骂是非常正常的

  记者:刚刚在北京播出的甜蜜蜜(作品毁誉参半高希希受争议金牌导演陷商业怪圈)》现在看来,是您成名后执导的电视剧中争议最大的一部,关于道具纰漏的指责、剧情合理性的指责,还有这部剧商业目的的指责,被认为纯粹是以邓超(作品毁誉参半高希希受争议金牌导演陷商业怪圈 blog)孙俪(作品毁誉参半高希希受争议金牌导演陷商业怪圈 听歌)的恋情为卖点博收视等,您怎么看?

  高希希:这些都正常,我最害怕的是没有争议,观众理应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确立拍这个剧时已经考虑过会面对这些问题,我可以解释一下。比如题材,我想在这部剧里谈的是自由恋爱,这在今天已经过时了,但我还是想按自己的理解再表现一下。比如剧情,有观众提出叶青妈妈这个人物太偏激,不合理,我认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没有叶青妈妈这样的人,这个故事就不成立。如果没有偏见,没有反常的人物,这个故事就走不下去了。这个故事就是建立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框架下的,现代人可能难以理解,所以有各种争议。但在我生活过来的这些日子里,很多事确实是真的。现在的人不理解,这是时代与时代的距离感。

  记者:您怕挨骂吗?

  高希希:挨骂是非常正常的,我后面拍《三国》恐怕更得挨骂。

  让观众喜欢是重要的

  记者:从2001年的《花非花》开始,往后《结婚十年》、《历史的天空》、《搭错车》,到2005年的《幸福像花儿一样》,您的每部作品都赢得了观众好评与业界赞誉。之后,媒体开始在您的名字前加上了“金牌导演”四个字。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您是电视剧质量的保证,是高收视的保证,我还听说,您的作品往往没开拍,电视台就争抢着出高价收购。但从2006年开始,《垂直打击》引起争议,原因是漏洞多;新上海滩(作品毁誉参半高希希受争议金牌导演陷商业怪圈)黄晓明(听歌)周润发(作品毁誉参半高希希受争议金牌导演陷商业怪圈 听歌)的模仿也让人质疑导演的创作力匮乏;《男人底线》是明星、名导、名编剧的组合,可收视很低;到了《甜蜜蜜》,这些问题一起爆发了。而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这段时间里,您从年产一部戏到2006年年产4部戏,我听一些业内人有种说法,高希希成名后忙着赚钱而忽略了作品质量,越来越粗糙。很抱歉我的直言,很想听听您是如何梳理这两年的创作轨迹与得失的。

  高希希:我想和媒体交流一下。我感觉现在媒体是希望有点事出在我身上了。《垂直打击》的所谓漏洞,是被媒体和网友们放大了,只是一晃就过去了一个镜头,一张文件上的几行字写的是歌词,当然这是督促我以后哪怕定格看也不要有纰漏。这里面有网友故意找碴的部分,也有我自己的失误部分。现在你出名了,成了众矢之的,就要面对这些。《新上海滩》是2007年全国总收视率的前两名,不能说观众不喜欢,反问一下,为什么黄晓明这么火?如果是刻意的模仿,有没有现在这个效果?观众会不会去追捧他?

  我认为善意和恶意的批评都不正常,是否得到观众喜欢很重要。面对自己的创作,首先一点,我只对自己负责,我希望我能认真地对观众负责。我也在成长,我有我自己的理念,在每一部作品里,我肯定都是在谈一件事,比如《男人底线》,我想谈男人责任的问题,在北京收视率不高,可在杭州收视率奇高,在中小城市反应都不错。

  妥协和交换是必须的

  记者:我看到在对《甜蜜蜜》穿帮镜头的回应中,您解释说因为资金紧张,很难避免。在现在的电视剧制作环境下,导演的艺术追求和商业操作之间必须有所妥协与交换,对吗?

  高希希:妥协和交换是必须的,导演不可能是孤立地面对自己和面对创作。制片人告诉你,我就800块钱,如果你超出来了,你自己负责。如果我把一个戏完全放在棚里拍,可以一点漏洞也没有,反过来,观众会不满意,没有镜头的流动感和环境感。拍外景,我们只能找到一个相对像那个年代的环境,结果画面里有现在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因为我没有能力去封路拍摄,只能带点侥幸的心理,镜头很快划过去,希望观众看不见。一天不拍就赔七八万,穿帮的地方拍的时候我知道,但我肯定不能用一天的时间花在解决环境穿帮的问题上。

  记者:中国电视剧年产量13000多集,在这么大的一个产业里,被媒体誉为“金牌导演”的不足十人,各种资源优势在您这样的行业精英手中汇聚,我想无论观众、电视台、媒体还是整个行业都期待,金牌导演能出品高质的、能代表中国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有开创性的电视剧。您会认为这么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一种压力吗?

  高希希:确实是一种压力。我是比其他的导演多一点余地,但也不会有太大的余地,电视剧的市场决定了发展流程,电视剧还是买方市场,电视台限价,你是金牌也好,什么牌也好,你的剧收视率再高也就卖这个价钱了,相应的投资方给我的制作费也不会太高。这种压力是双重的,行业对你的期待,还有观众给你的压力,你有一两部戏观众喜欢后,他们一下子就对你的期望值提高了,可能平时都是60分及格,到我这儿就是80分及格,不宽容的观众还会骂我两句。我要是不想开就得自己生闷气了。

  记者:今年年初,您接手执导电视剧《三国》,是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这个题材对您而言是个全新的领域,您以往没拍过古装片,历史剧。

  高希希:接手《三国》,就是喜欢,从小到大都喜欢。前两年张纪中(作品毁誉参半高希希受争议金牌导演陷商业怪圈 blog)就找我谈过,我没接,因为没考虑清楚。《三国》换两个导演了,为什么?最初是陈家林,老先生脖子上已经挂了很多金牌,多一块没关系,砸一块要命,所以每个人面对《三国》都会考虑到自身的问题。今年我一看剧本,我喜欢,就主动要求接了。现在,我对《三国》没有过多的想法,就是努力把它做好,无私才能无畏,我想全身心投入地去做。

  任嫣

  他始终走的是商业路线

  《北京娱乐信报》记者

  我觉得高希希的问题在于他太想迎合观众了,换句话说,他很商业。比如《甜蜜蜜》就是一个爱情故事,配角很符号,年代感更是个壳;其实《幸福像花儿一样》的环境、背景也不真实,这些都是外包装,但不妨碍观众喜欢里面主体的爱情故事。

  高希希清楚观众喜欢什么,他的戏收视率普遍不错,他的艺术追求是从属于商业追求之下的,他始终走的是商业路线。我觉得这挺好,只不过他现在名声大了,大家对他在艺术层面要求高了。高希希和我私下里聊,他说他只不过拍了两部片子观众就喜欢,然后就说他是领军人物,因为关注度太高,所以责任都是他的,出点问题就得四处道歉。可想而知,他压力很大。

  邓超

  他为人和工作都很简单

  演员 和高希希合作《甜蜜蜜》、《幸福像花儿一样》

  外界对高希希有很多猜想,《甜蜜蜜》在外地宣传,一个饭局上就有人问他,“希希呀,听说你现在一年拍6部戏啦!”我和导演合作了两部戏,这两年他在干什么我都很清楚,不像大家想的那样,他是个很简单的人,生活里很简单,工作方式也很简单。在片场,他很爱护演员,让演员自己发挥,他在旁边叫好,最初我担心过,这样行吗?可后面看他剪出来的成片,出来很有力度。他接手《三国》,好多人劝他,问他为什么要沾这么个“雷”?他说,“为什么不拍?为什么怕?”一部作品的成败,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全体制片组的事,不应该只由导演一人承担。但高导都扛下来了,对观众道歉,我觉得我们应该欢迎这样一个导演,支持这样一个导演,他已经承受很大压力了。

  尹鸿(blog)

  他的创作风格在迷失

  清华大学教授 影视传播研究学者

  高希希他本来是很有个人风格的导演,《结婚十年》、《历史的天空》,可以看到他那种细腻表现人物关系的风格,但现在他有些迷失了,我想原因是,他这两年拍了过多的类型,过快的周期,承受着过多的压力。现在讨论高希希,必须放眼中国电视剧生产的大环境来谈。现在电视制作业普遍比较急功近利,少量的一线演员、导演创作过于密集,对创作风格的形成和质量的稳定是不利的。我和高希希比较熟,了解他的一些困扰。不是导演没有才华,是环境对人的压力太大。据我了解,高希希的戏约已经排到后年了,制作方限定的生产周期给他很大压力,电视剧里有制作粗糙的问题,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演员行业也普遍出现了这个问题。中国缺乏电视剧的大生产企业,不能培育资源,用现成的成名演员和导演,于是,他们成了稀缺资源,价位越来越高,反过来导致制作成本跟着攀升,制片方负担不了,再给导演、演员压力,加快生产周期,以求降低成本。

  本报记者 金力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