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孤儿》展现灾后人性关爱 主创揭秘幕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4日16:19  武汉晨报

  一座城市毁灭是可怕的,可人的精神毁灭更可怕。5月22日,《唐山孤儿》率先在湖北经视播出。这部拍摄于2006年,曾不被某些电视台看好的电视剧,一经播出收视狂飙,街头巷尾热议。近日,记者追访该剧策划人与编剧,听他们揭秘拍摄幕后的故事。

  [观众热议]

  无商业 无大腕《唐山孤儿》为啥好?

  剧中的主人公袁佑宁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梦想成为像父亲一样优秀的医生。1976年7月28日,13岁的佑宁遭遇了那场唐山大地震,一切都改变了……地震夺去了佑宁父母的生命,二妹佑杰高位截瘫……

  与许多同题影视剧相比,《唐山孤儿》对灾难的重现仅简单的几个镜头,着墨于对灾难后人的心灵关爱与重建。这一点,恰好是目前汶川地震后亟待解决及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

  剧中,没有一位名演员,策划人杨林说,“不是我们请不起,是怕抢了戏。”家住武昌徐东路的张爹爹说,《唐山孤儿》非常感人,每天全家人边看边落泪;五个孤儿的命运也牵动着汉口的刘嫂子,平时晚上11点就已睡了,可几个孩子的命运让她揪心,每天都要挨到将近晚上12点。

  播出该剧时,湖北经视还专门做了公益宣传片,全程加上字幕:逝者安息,生者前行!将唐山孤儿命运与汶川灾民紧紧相连,让观众对汶川孤儿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人文关怀。

  [主创对话]

  制片杨林:“第一次踏上唐山,我哭了”

  约访时,杨林正在赴唐山的路上,手机快没电了。第二天,再拨通他的电话,他正好赶着去与唐山朋友见面。《唐山孤儿》拍完后,杨林每年都要回一次唐山,感谢那些人,感谢那些事,更感谢唐山人让他对生命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作为《唐山孤儿》制片人的杨林一直以拍商业情感为主。2006年,唐山大地震30周年,杨林偶然看到一则纪念性小文章,“一下子激动起来”。可当他决定拍摄并前去唐山实地采访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当汽车下了高速进入唐山时,我看到曾经消失的城市又顽强地屹立了起来,而且是那么美……纪念碑广场,几百人在扭秧歌、踢毽子”,这种生活场景,中国许多城市比比皆是,但是杨林哭了,这是他来到唐山第一次落泪,“是什么让唐山人从那场灾难中走出来,又是什么让他们再次绽放笑脸”,这也成了《唐山孤儿》创作的原动力。

  20多天的寻访、3个多月的拍摄,《唐山孤儿》率先在唐山全国首播,没有宣传,没有造势,杨林寝食难安,“唐山观众会认同吗?”没想到,首播最高收视达到了15%。

  编剧赵冬苓:“那是一段不可触摸的痛”

  采访之前,赵老师详细询问了《唐山孤儿》在湖北的播出及反响,播到哪儿了?观众说了啥?至今,这位得奖无数的影视剧作家一直关心着她的 “女主角”,“千万不要写剧中原型的名字,不愿意对她再造成任何一丝一毫的伤害……

  灾难过去了30年,赵冬苓以为创伤可以消弥,可绝大多数唐山人不愿谈,“那段历史对于他们来说,依然不堪回首。”最终,赵冬苓采访了十余个孩子。地震发生时,最小的仅几个月。对话时,赵冬苓反复提到一个词--- 心灵援助。

  汶川地震后,多家电视台也邀请过赵冬苓,节目现场有人说“我们的孩子特别坚强”,赵冬苓表达了相反意见,“孩子经历这场灾难后,一定会恐惧不安,我们一定要承认孩子是弱者,允许他们扑到亲人怀里痛哭。非要打造成坚强的样子,对孩子其实挺不利,我们应该减少打扰,让他们慢慢疗伤。” (记者 陈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