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业豪门之痛 约58%选择子嗣为继承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12:03  新民周刊

  撰稿·金 姬(记者)

  一个个亚洲商业帝国,正在经历吐故纳新的阵痛,继承危机是很多家族企业命运轮回中难以回避的章节。邵氏家族正在发生的变故,今后数十年里,也将以种种变形在中国大陆新崛起的家族企业里上演。这种“时间差”,给了目前的中国商业家族掌门人从容借镜、运筹帷幄的机会。

  继承危机

  人们通常认为,家族企业难以逃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这似乎得到一些学者的证实。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从1990年至2005年进行了“亚洲家族企业继承”的研究,涵盖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共560家上市家族企业的继承过程,结果发现香港企业在家族继承时,约58%选择子嗣为继承人,而香港家族企业在继承过程完成前的8年内,剔除其他市场因素(如金融风暴等),股价平均下跌八成,而台湾地区及新加坡的同类企业股价平均下跌四成左右。

  关键问题在于,这样的动荡对于社会经济而言,往往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家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存在和巨大权重。从摩托罗拉、杜邦到松下、现代,都是家族企业。据统计,即使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相当完备的美国,90%以上的企业也属于家族企业,《财富》500强中家族控制的企业在1/3以上;意大利、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的家族企业所占比重至少也在七成以上。

  相对而言,在亚洲,家族企业更是常态,日本大约99%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印尼和菲律宾超过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资本由10个家族企业所掌控。中国香港股市中2/3的上市公司由家族企业控制,15个大家族拥有35%的香港股市市值。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范博宏教授认为,香港家族企业在继承环节的表现较差,原因有二:一方面,第一代家族企业掌舵人的成功之道,往往是靠建立政治联系、社会网络及人脉网络,而且有很好的个人声誉,这些独特的“资产”,很难直接传给继承人;另一方面,香港大多数家族企业均集中在与基础建设有关的行业,这些行业的成功一般需要有特殊的人脉及商业网络。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家族企业则产业结构比较分散,不是集中在以地产为主的行业。范博宏教授认为,家族企业家应及早设计继承计划,否则对企业不利。

  范博宏在2006年10月提出这一建议。半年后香港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的突然过世,似乎印证了他的担忧。龚如心2006年10月打赢和公公王廷歆的官司,成为亡夫王德辉400亿港元遗产的唯一受益人,却在2007年4月3日因卵巢癌逝世。由于龚如心没有子嗣,她的遗嘱就至关重要。华懋慈善基金会声称持有龚如心在2002年立下的遗嘱,将绝大部分遗产拨入华懋慈善基金会,设立类似诺贝尔奖的公益奖金,并由香港特区政府担任托管人。而风水师陈振聪声称持有龚如心2006年的遗嘱,表示自己是龚如心唯一的继承人。对此,香港高等法院还在预审之中,预计2009年2月16日正式开审,确定哪份遗嘱有效。

  兄弟阋墙

  在流行的商战小说中,“兄弟阋墙”是不可或缺的情节。这的确也是香港家族企业的一种常态。最近在香港备受关注的一个家族企业是郭氏兄弟大闹内讧的新鸿基地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