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希希陈建斌解读《光荣岁月》 感受信仰的力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7日16:15 新浪娱乐
因为国家走到今天,共产党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了,我觉得应该要重新认识一下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力量。 主持人:刚才高导提到《去日留痕》,就是我们这部作品改编的原著小说,当时我看这个小说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文笔好,第二个感觉,它是以女主角柏香茗的一生来创作的。 高希希(blog):我觉得柏香茗身上凝聚了中国就是很重要女性的传统美德于一身的这么一个女性,在革命军中的烈火里,在不断的战争年代的烈火里,她不断的洗礼自己,多么艰难的困苦都走过来了,在建国以后,毅然而然放弃一切可能得到的高官厚禄,毅然而然相夫教子,一点点教育,把最好的人才提供给丈夫,因为她觉得自己就应该这样,我觉得这个女性从我的理念,从我的心里,我觉得是一个英雄,就是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女性,所以是按这个理念完善这个人。其实开始的时候,实际上从理念来讲这是两个金婚的过程,开始设置了一个假悬念,就是他有一个日记,也就是俩人生气时候他写的一篇日记,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实际上是述说一种苦闷和跟丈夫之间沟通,主要是儿女之间的教育方式,和为人待事的方式,丈夫有丈夫很完整的支撑理念,到后面我觉得最感人的就是最后翻开日记,最后他的遗嘱里头,他说我会在另一个路口等你。当时拍到这儿的时候我自己都很难受,我觉得这才是人的一个很完整的段落,夫妻之间走到这儿,相濡以沫这么过来的一种理念。 因为这个理念,陈建斌,朱媛媛我们几个人谈论这段话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概念,就是朱媛媛提了一个她在东方时空看到的一个段落,就是两个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那个老头也是很倔的老头,最后那个老太太说,你要是再倔,我下辈子就不嫁给你了。这就感受到那俩口子相濡以沫的那种东西,会让人有一种震撼,我觉得这俩口子的关系,柏香茗和苑志豪的关系恰恰是这种关系。 主持人:我觉得陈建斌老师这次是给了一种全新的苑志豪的形象,特别是网友提到,他的表演比较收放自如,比较松驰,我觉得松驰这个词应该是对您这个表演比较新的认识,也是一个比较高的评价。 陈建斌:松驰,我觉得松驰需要得到导演的配合(笑)因为实际上我觉得…… 高希希:可能理解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我觉得作为陈建斌老师来说,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问题,因为这是角色需要,其实是最重要的,所以他能到这个松驰程度也是因为他的表演修养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放松。 陈建斌:没有没有,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跟我们这个创作集体也有关系,就是大家有一个很好的氛围,在这个氛围里你可以特别自如的自由的发挥,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如果没有这么一个集体的话,那可能也做不到。其实我觉得松驰这个是表演一个最基本的,这个东西任何一个演员都应该先做到,然后再去谈别的。 主持人:如果观众您评价您比较激情澎湃? 陈建斌:不是我激情澎湃,苑志豪这个人物,因为他的性格,因为他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对待人,对待事物的方式就是这么一个方式,但是我觉得那完全是剧本还有那个人物性格造成的,就是他必须要那样,我觉得不是我要那样,是苑志豪那个人物要那样。 主持人:这个人物平时是这样的,所以在偶尔温柔的时候,就会给观众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和感动。 陈建斌:其实我觉得生活中最刚烈的那个人,就是你看外表特别强悍,其实那种人,他其实内心当中是最温柔的,我觉得只不过平常他不表露出来,但一旦你要是能够流露出那一刹那间,我觉得可以融化一切。 主持人:所以说我刚才提到我很喜欢你跟于斌两个人的对手戏,虽然说可能很激烈,但是那种深刻的爱这种东西是很感染人的。 陈建斌:叫爱之深痛之切,就是因为他太爱了,所以他表露出来的就是另外一种东西。 苑志豪是陈建斌对那个年代的精神认知 主持人:我想知道陈建斌老师作为一个,如果跳出来看的话,您认同这样一种对于家庭的方式也好,对于子女的方式也好,因为毕竟在我们看来他确实太无情了。 陈建斌:我觉得我一旦看一个人或者一个事情的话,我总会看那个大的,就是大的如果是对的,如果方向是正确的,其他细节不觉得不用考虑,因为实际上我觉得我们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像他们这样,就是为了一个信仰,为了一个主题可以付出自己的一生,这种人我觉得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值得我用半年的时间,我们用半年的时间去塑造的。所以我为什么会演这个戏,首先是因为我认可这个人物,我觉得他身上有很多东西是我所向往的,所以我才会去演他。 主持人:向往,对信仰的追求,对于家庭的这种责任感,或者对于感情的这种态度。 陈建斌:咱们现在比如说要谈现在生活的话,家庭对我们是最大的,但是对他们来说,家庭是排在后头的,首先是国家,是民族,是一代人,我觉得这是两个概念,两个精神的境界,但是他们这代人就有,我觉得你可以想望,你可以说内心当中我很想望这种境界,但是要做到实际上很难。 主持人:那两位年轻演员,白荟()和于斌理解我们剧中所要表现得这种东西,作为我本身来讲,我可能觉得有点太高了,可能是比如说喊口号这样的东西我觉得只能是仰望。 于斌:我挺能理解的,包括其实咱们刚拍的《狙击手》也是,我小的时候上那会儿叫什么课我忘了,辅导课什么,请一些老革命家给咱们上课,我觉得特虚,我觉得特假,这人怎么这么说话,这是人话吗?真的,可能我现在说挺不尊敬的,我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太虚伪了,太空泛了,太大了,但是我们通过拍包括《光荣岁月》,包括我们刚刚拍的《狙击手》,我觉得真的是一个,算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课了,我们从中理解到他那个话不假,这些信仰什么的,包含着热泪。 陈建斌:我打断一下,其实我说到这个口号的问题是这样,我前一段时间有一个特别深切的体会,就是十几号我回乌鲁木齐去做火炬手,那是17号,就是上个月17号,我到那个火炬投放车把你搁在那儿的时候,一下去,然后旁边全是群众,然后一站在那儿拿上火炬的时候,那些围观的群众就说加油中国,加油四川,真的,我跟你说当时我也没想到,我在那儿我看到他们那一张张特别真挚的脸在喊,这是什么,这就是口号,但是那一刹那间你觉得这个口号一点都不空泛,你觉得那刹那间所有的那个,你会被打动的,你会觉得这个东西我们的心都是在一块儿。完了以后我跑完火炬手直接去的四川拍戏,我觉得两个地方虽然很远,你觉得那是口号吗?我觉得不是,对我们来说这些东西可能就是你深有体会,我觉得于斌刚才说的那些口号,可能在他们那个时代里他们喊出来的时候一定是跟我们的心境是一样的,一定是发自肺腑的。 主持人:像朱媛媛老师扮演的这个角色也是这样,弃文从军。 高希希:你抗争的理念是什么,肯定有一个信念作为目标值,这个目标值就是我们现在谈到的信仰问题,中华民族不能亡,勇敢的中国人是要站起来的,这个话题实际一直装在心里,他会逐渐逐渐越来越大,因为这个理念的大,他包容了很多小的东西,所以你比如说在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可能苑志豪这个人不断会受到一些误解,因为我们有一些进程中也会有极左或极右路线出现,这时候你就需要大的东西去包容小的东西。为什么说于斌刚才说的小时候听到这些革命口号就腻歪,他把口号放到今天来,它已经是空泛的喊,没有任何内容,面对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天天喊什么呢,我们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你在那儿喊。所以我觉得《光荣岁月》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得告诉人们喊什么,为什么要喊,我觉得这是挺重要的。所以他能理解,我觉得他比我们要年轻,他能理解我觉得也是一件挺高兴的事,因为两部戏下来以后他能理解,这个信念装在革命者心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装进去,你要轻易把它拿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挺重要的。这次这个话题我觉得特别好。 主持人:白荟呢? 白荟:我觉得我是可以理解,其实不管是那个年代还是现在这个年代,其实大同小异,那个年代是我们为了民族,为了国破家亡,我们要去奋斗,防止另外一个民族来改变我们这个民族,但是其实现在当今的社会当中也有这样的事情,比如说当法国跟我们国家起了一些纷争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国民也是很爱国的,他们用自己的一些方式,不管是抵制法货也好,还是我们联合起来怎么怎么也好,其实我觉得只要是热血青年,在那一刻都会被瞬间点燃,他们都会极力保护我们的祖国,保护我们的民族,我觉得这是相通的,只要你的身体里还流着祖国的血,你就会为民族而战。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使命感,是一种荣誉感,就像我们这次四川地震一样,当时我连续看这种就是咱们的报道,看的你会心痛,会心揪,揪在一起的那个感觉,其实大家都是各不相识的,但是一瞬间是什么把我们连在一起?是一个民族,所以我觉得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朱媛媛的表演打动观众 获得最高评价 主持人:今天朱媛媛老师委托了高导和我们剧组成员来向这部作品的入围表达一个感谢,朱媛媛老师的演技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非常多的认可,高导可以谈谈对朱媛媛老师演技上面的看法。 高希希:我觉得朱媛媛是我们这个集体里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戏,优点和缺点,其实都是我们这一群人共同来完善的,我觉得媛媛确实给我们这个创作集体出了很多很有意思,很有自己独特魅力的那些细节,提供了很多很好的东西,包括她自身的把握,柏香茗这个人物角色的过程,我们也是在探讨完善过程中。比如她的一场戏,我觉得《光荣岁月》最好的就是在一个集体的氛围里完成一件事,你比如我们一直在讨论,就是苑弈凯去世以后,骨灰放回家了,原剧本有一大段的词,就是有两页纸,大概两到三页纸大段的独白,妈妈思念儿子,而父亲在上面痛思这个过程,怎么就觉得,觉得一下手就白了,一说话就苍白了,就是找不到一个切入点,最后我们三个人在讨论的过程中,讨论讨论,突然陈建斌说,还不如净水深流,我觉得他这句话给我一个巨大的提醒,我就干脆跟朱媛媛商量,我们能不能一句话都不说了,全部不要,完全看你了,给朱媛媛是一种压力,但是那一个戏表现完了以后那两段,包括建斌后边的那一段连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是我这个戏里头,我觉得是比较精彩的一段,真的是很精彩,就是没有台词了,没有台词对于演员来说,就缺拐棍了,在这种情况下的那种表现力,我觉得是感人,是震撼。朱媛媛就是用一个母亲的眼神去面对那个骨灰盒的时候,没有几句话,就两、三句话,表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哀思,我觉得演员的表现特别让我感动。 主持人:这也是广大网友和我本身看完这部戏以后印象非常深刻的戏,我们当时去探班的时候有一场朱媛媛老师生孩子的那场戏,最后拍出来表现出来确实让人感觉蛮震撼的。 高希希:因为这几个段落里头都想表现一个革命者母亲的伟大,她在不同时期,在日寇的铁蹄下,革命党的飞机下,这些孩子出生,其实体现的还是我们在革命的光荣岁月之中那种不容易,那种艰难的过程,因为也是让今天的人真实的想看到一点我们的革命者走过来的路。因为我跟陈建斌我们几个有过议论,陈建斌有一些话特别简单,但是也特别让人能想起一点事来,就是炸点,在身边一炸,我们现在正常人都得躲一躲,别炸着了,这还是演戏,你想想看如果是在真实的战场上,那个子弹横飞,炮弹乱炸那种场面,一个革命者面对的就是生和死,瞬间可能就赴黄泉了,这时候他们还要顽强的为民族,为自己而战斗,你可想而知那种情景,就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那个方式就不一样了。所以当时陈建斌一说,我想用这个角度去谈这个话题是比较准确的,一个炸点在我们挺远的地方一炸,都得吓半天,就是这种感觉,你想想看如果战争是真实的,你想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设身处地放到这个战争年代去面对它,才会对今天有一个对照。 因为文革以来走过来以后,有一个阶段国家的宣传实际上在高大全上是过于的把主旋律的概念苍白化,我觉得对军旅题材就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为大家一谈到主旋律,基本都不说人话,我也就不打算看了,今天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觉得是一个挺高兴的事,因为我觉得特别是80后,我觉得因为唤起他们一部分有灵魂的孩子们,他们对革命者的认识,对信仰的认识,会更有意思一些。 主持人:这部作品现在在各个电视台热播中,而且也入选了新浪第二季度评选,也希望广大网友在这次聊天结束之后为这部戏积极投票,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场聊天就结束了,谢谢高导,谢谢陈建斌老师,谢谢于斌,谢谢白荟。 高希希:谢谢,谢谢新浪。 陈建斌:谢谢。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