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元璋》编剧谈影视剧创作 历史正剧难觅踪影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3日15:52 东方网-文汇报
古典名著、历史题材借着暑假档期收视率一路走高,但是或者造型时尚、谈吐前卫打“偶像牌”,或者故事天马行空走“戏说路”,古装历史题材电视正剧却难觅踪影。即将在东方电影频道开播的《朱元璋》,悄然在电视剧标题上打上了“历史剧”。昨天,《朱元璋》编剧朱苏进来到上海,与参加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研讨会的电视剧专家探讨影视剧创作。 也染流行色 针对眼下暑期荧屏满眼“流行”古装剧的现象,有学者提出批评。“现在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太多了,但是似乎把帝王将相都描写得彼此很像,几乎分不出谁是谁。”《萌芽》杂志编辑傅星坦言,很多历史剧其实并非描述历史,甚至在歪曲历史。“同时娱乐功能的突出,使得不少古装历史题材演化成闹剧。” 华东师范大学的王晓玉则提出,荧屏一片“粉色”,古装剧也染上了流行的颜色,少了一份“古典美感”。“有不少作者将‘人性化’的创作思路变成了琐细化,卿卿我我、打打闹闹、婆婆妈妈,不见历史信息量和作者的思辨。” 需担当责任 从《康熙王朝》、《郑和》到《朱元璋》,朱苏进的历史题材始终走在“正剧”路上,但是他也曾表示,并不喜欢把戏剧分成“戏说”、“正剧”等类型,并为不同类型设置不同的规定。他表示,无论是否是正剧,其内容和历史本身并不能相提并论。在表现历史时,创作虚构也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的丰富,人性的丰富,是历史正剧吸引人的源头。表现个体意义上的精神和情感,远比单纯描写一个帝王重要得多。” 在朱苏进看来,尽管观众可以“在正剧中听到戏说的笑声,在戏说中看到正剧的精神”,但是“还原历史”和“文化功能”依旧成为历史题材创作的难题之一。“从编年史到影像,需要编剧做大量工作。”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王纪人表示,不一定要把历史题材写成教科书,但是创作上也应该有规律可循,“大历史有根据,小细节有逻辑,还要有对历史的理性思考。” 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坦言,历史人物是民族历史和民族智慧的“舍利子”:“电视剧是通俗文化,但是依旧应该有自己的担当,对社会的认识,对历史的认知,历史正剧责无旁贷要承担一部分高于娱乐的责任。” 本报记者 王磊
【朱元璋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