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 《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23:30  新浪娱乐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三位主创合影 三位主创聊天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高导介绍本剧 高导谈剧本 邵峰介绍角色 刘孜介绍角色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高导与刘孜交谈 刘孜微笑甜美 回想剧组拍摄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刘孜若有所思 邵峰侧头思考 邵峰谈剧组趣事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实录:高希希刘孜邵峰做客谈另类军旅剧《狙击手》

  视频:高希希《狙击手》独家片花曝光

  新浪娱乐讯 导演高希希(blog)、编剧王宛平联手打造的军旅题材电视剧《狙击手》正在进行后期制作,将于奥运后与观众见面。8月4日,高希希携主演刘孜(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blog)、邵峰做客新浪娱乐谈新剧,分享拍摄过程的点点滴滴。

  狙击手题材弥补国内空白

  最近几年,军旅题材电视剧充斥荧屏,怎样独辟蹊径成了每一位导演拍摄此类电视剧前都要面对的课题,高希希就选择了此前国内影视剧作品从未涉猎过的视角——狙击手,“狙击手在当时来说,共军几乎就没有,国军也是刚刚有的一个概念,不像在日本或者德国已经是很成熟的概念,实际上我们是把他们当神枪手在用,所以这样的情况下,首先视角就好看,而且国内还没有这样题材的电视剧。”于是,高希希和王宛平共同塑造了一个狙击手群体,着力展现他们各自的心态和状态,面对国家、面对自身、面对民族危亡时候的感受,“其实狙击手是一个载体,实际上主要表现的是一个民族意志的对抗,就是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

  王宛平写“老本行”

  相对于军队中的其他职位,狙击手是一个相对神秘的角色,他们枪法神准,常常独来独往,在战争中往往能够起到扭转局势的作用。塑造这样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角色,对编剧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难得的是,擅长于写情感戏的王宛平不仅是军人出身,还曾是一名优秀的射击运动员,她对枪的了解和兴趣和同样是军人出身的高希希“对枪的特殊感情”一拍即合,最终促成了这部戏的诞生。而对于剧中枪战场面的表现,高希希说,电脑特效所占的比例非常小,“比如枪弹在空中碰头的画面,其他的大部分还是自己真枪真刀去完成”。

  演员高手过招“挤压”出彩

  提到《狙击手》中几位演员的合作,高希希不断地使用“逼迫”这个词,刘孜、邵峰等几位演员“逼迫挤压”佟大为(高希希借战争反思战争《狙击手》扬民族精神 blog)完成一个以前从没完成过的任务——从青春偶像到职业军人转型,而佟大为反过来又促使其他人完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每个角色的定位,颇有些高手过招的意味。而剧组生活中,这种“压迫感”也无时不在。高希希说,剧本经过了一轮一轮地修改,最终完成后,他还把王宛平留在剧组一个多月,就是随时接受演员的“折磨”,“每个演员都非常主动地在挖,挖着挖着觉得不行,这个人物还不够,就再找王老师,说这儿还缺一层戏。”而让高希希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刘孜趴在一边写了半天,他以为刘孜是在写信,谁知中午吃饭的时候,“刘孜战战兢兢地递给我三篇纸,我一看,我说这要写出半集来。”

  借战争反思战争

  高希希说,《狙击手》是一个群戏,不只是几位主演,每一个人物都很复杂,“注意了一些小人物的性格”,而中国军人的精神也就在一个一个小人物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不只是民族气节民族精神,还有对战争的反思,“其实我跟王老师最终的一个目的,就是放下武器。我当时拿了苏联二战以后的几幅画给王老师看,其中有一个雕塑叫‘斩剑为犁’,我说我要的就是这个灵魂,因为任何战争给任何民族带来的都是痛苦和灾难,真实的战争、真实的战场,每时每刻都是命悬一线。所以要告别战争,告别武器,祈求和平,奥运也是祈求和平的,这是最重要的。” 柯璐/文 王黎/图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狙击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