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式离婚》编剧王海鸰直指编剧生存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8日10:26  东方网-文汇报

  “现在不想写电视剧了,太累。”日前,面对10万元一集的稿酬,邹静之(blog)、朱苏进两位电视剧名编剧先后拒绝了一部“宅门戏”制作方的邀请。他们共同的“疲劳感”引发了《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编剧王海鸰(blog)的感叹。16日,王海鸰在博客中撰文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的电视制播模式太不合理。电视界今年以来的阵阵风波——从编剧呼吁联手涨价,到石康(blog)扬言《奋斗2》要赚1000万元,到如今知名编剧共喊“疲劳”,联手罢写,中国编剧从电视剧的幕后杀到了前台,他们的生存状态、生存困境推到了读者面前。

  编剧与投资方角色对立

  相比目前的编剧稿费,开给邹静之和朱苏进的10万元一集已算高价,更多普通编剧的收入并不高,而且要面临资方苛刻的要求。在今年“上海2008电视剧制播年会”上,编剧和投资方显得颇为对立。而年初在北京,80位编剧甚至开了一个“诉苦”大会,不少人都感觉“编剧在集体叫苦”。

  为了规避风险,一般情况下,投资前资方往往要看到剧本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先看10万字”的要求,让不少编剧觉得不公平。而退还了剧本,却用了创意,不少编剧和投资方甚至因此闹上法庭。《甲方乙方》《天下无贼》的编剧王刚说,他常常要应付投资方的各种“狡猾”:“他们总想从我这里榨出些点子,让他给钱却是一桩难事。”他说,好编剧的一个点子,就能让一部戏活起来,而这样的点子常常被廉价使用。

  据悉,那部“宅门剧”在遭到邹静之、朱苏进的拒绝之后,投资方提出可以用“枪手”代笔的要求。王海鸰对此嗤之以鼻,她说,枪手代笔的出现,带坏了剧本创作的氛围,“隔行如隔山,一流的演员未必就比三流的编剧强”。

  创作“疲劳”源自制播机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和资方关系对立的背后,编剧“疲劳感”的真正根源,其实来自电视剧的制播机制。时下,电视剧的收购方式是一次性买断。买断之后,电视台播多少次赚多少广告费,都与制作方无关。播出机构的广告收入有70%来自电视剧,但是用于购买电视剧的成本,却只占广告收益的5%~10%。高投入低价格的电视剧,利益回流最终无法到达创作人员,编剧的价值无法体现。

  同时,播出机构收购电视剧的价格,往往取决于主创阵容。于是,制片方怕片子卖不好,不敢起用无名演员无名导演。“大腕”的价格却节节攀升。电视剧的创作投资,主要用在请大腕、赶周期上,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集体浮躁”。最贴切的案例是:热播的《士兵突击》(blog)一开始根本无人问津,就是因为该片没有女主角、没有爱情戏、没有大腕,这“三无”足以导致一部戏的冷藏。

  王海鸰提出建议,不妨借鉴海外电视剧制作播出一条龙的做法,鼓励多出影视精品,而不是仅靠大腕演员拉收视的“一轮戏”。她说:“日韩的电视剧广告费,由制作方和电视台分成。剧好,播的次数必然多,广告费随之就多。这样,制作方就不必再往‘大腕’身上砸钱,也不必怕提高制作成本拼命赶周期不惜粗制滥造了。因为这样的机制,鼓励的是创作人员多出精品。”本报记者 王磊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