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仍然是开放式的。这是生与死的较量
相较于《士兵》,《团长》承担着更多的期待,先期曝光的剧本大纲让剧中各位主角的“死法”成为被热议的话题,于是关机时,几个主角“生”的归宿反而成了网友们质疑的理由,迷龙之死没有拍,扮演者张国强(blog)(blog)自己也遗憾。带着这个问题问康导,他干脆地说自己绝对不为这个遗憾,对他来讲,之前的剧本是一段具象的符号,如果真如此展现,却少了点企盼和憧憬的东西。“我希望做出一个开放式的感觉,镜头闪回,昨天和今天,60年的时间可能凝固在一个点上,然后中间留白,就此打住,观众自己去想象。”《士兵突击》定格在袁朗与许三多的对话上,其实,看过小说的我们都知道书中还有大段的篇幅描写许三多参加国际比赛,那时的康导说“他觉得这样够了,许三多还有很长的路,他不需要到国际比赛中去证明自己。”《团长》中,康导仍然给了观众充足的想象空间,他说结局已经在他的脑子里,也许他想的和观众想的不会一样,这,就对了。
伤感,是《团长》的味道但不是惟一
“这样一个故事,这样的背景,我们这部剧的基调是不是悲悯的,伤感的味道是不是贯穿始终的?”接到这个问题,康导并没有马上回答“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人很享受那种伤感的东西,可能,你会带着这样的情绪走进一个咖啡厅,点一杯咖啡不加糖,然后坐着,其实没有想什么,带着这样的情绪,暗自希望持久一点。”他说感动恰恰在一个点上,看到了,心脏被人捏了一下,却有种畅快淋漓的滋味,不如说是享受,很多人喜欢享受伤感。康洪雷的东西会让人会心微笑,小小感动,却不是嚎啕大哭,《士兵》到处是这样的感觉,到了《团长》,依然是这种风格的延续,第一集的开头,孟烦了偷了粉条,激情昂扬的对一群愚民说自己保家卫国是多么伟大,下一秒,一个脏兮兮的卖货郎还是从他手里拿走了粉条,梦想破灭,镜头里的他伴着音乐拖着断腿下一秒昏厥。《团长》中有很多这样的东西,笑到癫狂处戛然而止,回味下来,却觉得沉重,未来,这些将是该剧最吸引观众的地方。
如果有遗憾 那只有不辣和日本兵在砖窑的戏没有拍
康导说的这场戏是断了腿的不辣和一个日本兵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在一个废弃的砖窑里生活,不辣白天讨饭养活着自己和日本兵。康导说惟一遗憾的是没有拍这场戏,这本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我们和别的国家,战场上是敌人,到了民间,离开了战火硝烟,其实也可以变成朋友。他说这是场意味深长的戏,没有拍始终是遗憾。
我希望观众没有期待 不要联想
《团长》中,酷帅的袁朗变成邪性的龙文章,还带着点玩世不恭和阴晴不定,性格层次丰富全面。好人史今班长成了真实的小太爷孟烦了,偷人东西,“欺骗”感情,作恶,逃避责任,怕死,让人哭笑不得。迷龙还是七连长的底子,只是笑得更狂,爱的更疯,第一集里,就大显身手将一个偷西瓜的人活活打死。三多他爹一口标准的陕西口音,五班长开始飙广东话。正如康导所说,这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新戏,形象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人物是颠覆式的出场,不要联想是他希望观众去做的,看到突破,没有期待才会转变角度看问题。采访中,康导挂在嘴边的是“心中装着观众才会脚踏实地”,一个这样的导演倾心做出的作品不会原地踏步,他要的节奏感和人物特色将赋予《团长》全新的感知度。
后记:
康导说每拍完一部剧自己都要大病一场,但这次没有,思来想去才知道是自己没有放松,绷着的弦如发条一样每天上劲,他还没顾得上考虑其他。从剪辑房出来,原本悬着的心已经踏实,对之前结局的质疑已经放下,就让我们静待《团长》的带来,期待它有《士兵》的世界观,有许三多的精神内涵,有《士兵》中没有的爱情,让我们酣畅淋漓地笑,疼彻心扉地哭,末了,如康导所说,泡一杯咖啡,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忽然觉得,原来活着,是如此的美好……
文/刘杨 图片/陈莹莹 剧照提供/ 赵新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