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与王小康的第一次合作,你们之间开始有没有互相不太适应?
李:是第一次合作。王导演对我的工作很满意,正在邀约我演下一部戏。其实一开始王导也是有所担心,怕我走不出“民国小生”的形象。但第一天开拍,我的表现就打消了王导的疑虑。王导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宗翰,你让我非常感动。”感动是指我对于这个人物的付出,台词的掌握以及人物再创作的能力。
问:在剧组里大家都叫你“李编剧”?
李:呵呵,我有点文学愤青的情结。在读书的时候,喜欢用文字来作为倾诉的手段。特别是演了《红与黑》之后,我更加重视台词的准确性和可看性。在《幸福里九号》里,我想要呈现给大家的是“特生活”的状态,于是我就需要“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即“生活”又不“水”是我琢磨这部戏台词的标准。
问:于连、卫民都完全不同于你以往的民国小生。你是有意识进行戏路的转变吗?
李:不是,我其实是挺随遇而安的人。我没有过多的规划。只是碰巧遇上了自己喜欢的剧本。现在拍出来了,大家都说我“转型”了。
问:对于自己的演艺生涯现在有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对于经纪公司华谊兄弟给你定位的“厚积薄发”是如何理解的?
李:没有非常具体的规划。明年我还将接演话剧,可能也是名著类的。一切都要看机遇。我相信用实力说话。我特别不喜欢别人叫我“帅哥”或“偶像”。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拿得出像样艺术作品的演员。是演员,而不是偶像。这对我很重要。
这一次再出发,我不想与世无争,而是它的反义词。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男演员,我是不用去抢、不用去争,不用去拼死拼活的,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顺其自然地得到很多年龄上带给我的东西,越来越值钱。进入华谊这一年多的时间,我没有那么多的大起大落,而是在一个很平稳的状态下,开始了一次从外表到内在的质的改变。人们不会再固执地认为,这就是一个形象还不错的男演员,或者一个三十年代的小生,我在很多方面都是流露出了质感的东西。所谓的厚积薄发,我只是在心安理得地做自己的事情。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资料:《幸福里九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