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迷雾》
策划/新浪娱乐策划组
推荐人/刘杨 天虹
推荐理由:悬疑的,刺激的,唯美的,浪漫的,不言超越《暗算》,只看现在
一部金矿藏宝图引发各界争夺,造成无数血案,孤胆英雄文康深入调查,尽自己最大努力粉碎了日寇阴谋。可惜,在那个时代,他的正义和热血只能如流星,一闪而逝。正义英雄是导演兼主演柳云龙的那杯茶,紧张与悬疑又是他的拿手好戏。因此,这部剧必然是上乘之作。
很难给《血色迷雾》下个类型片定义,它是年代剧、悬疑剧、大院剧多种类型混合,这样错综复杂的混合对导演编剧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如此庞大结构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就不免诸多遗憾,所以,《血色迷雾》综合得分并不算高,但它是一部野心之作,有自己突出的优势,是一部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的精良之作。
优势:柳式风格 无法复制
杂情节 三条主线齐头并进
剧情复杂
《血色迷雾》的整个故事同时在邢家大院的勾心斗角,文康的孤军奋战,日匪结合密谋藏宝图的三个部分中进行,这三部分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因此导演在驾驭这个庞大故事的时候,用了齐头并进的讲故事方式,常常是几条线索同时发展,中间经由小事件交错,时而错开时而交集,随着文康逐渐揭开整个秘密,几条线索最终汇总在一起,案子与阴谋一切破解。然而,大宅女人的金枝欲孽,藏宝图的拍案传奇,鬼故事的惊悚恐怖,都只是《血色迷雾》的表面,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否则导演也就不会用相当多段落去渲染与案情无关的内容。故事的本身,悬疑侦破并不是真正要讲述的。《血色迷雾》真正表现的是其哲思一面。大宅部分强调的“人人心中有个鬼”,与警局部分遥相呼应,小到家宅,大到国家,三十年代的每个中国人都只顾着心中的鬼,变成一团散沙。虽有如文康这样黑暗中一点烛光,却无法力挽狂澜。随后的上海陷落,是现实沉重的无奈。导演想讲的,是一个孤独英雄的悲情故事,因此在剧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到正直,提到国家与道义,不惜用说教来点题。特别在结尾,爱情上的相濡以沫变成相忘于江湖,本来故事似乎到此结束,但随即,故事立刻抛却了爱情悲剧,把一切又归回主题中,以沦陷中的上海,文康孤军奋战结束。把整个故事的立意提升了一个高度。
深角色 家族众生相
家族戏
《血色迷雾》中人物众多,但是每个角色都面貌各异,绝不相同。这与演员功力分不开,同时也是导演用情节换来的——这种交换有时是对故事的很大牺牲,为了突出人物性格,有些地方增加了过多没必要的情节,来换得次要角色的深化。整个剧中除了文康和钟一两个人物自始至终不变,其余人都有着人前人后的两面,电视剧用了大量篇幅来讲述这些人的两面。晓聪暂不必说,大太太外表刚烈跋扈,内在对儿子苦心爱护;二太太一直表现得憨厚懦弱,其实却精明伪善;三太太是最聪慧的一位,却是为爱不计代价的痴情女子;副局长黄德彪表面上独霸警局,专横傲慢,实际上却被老谋深算的郑局长牢牢控制在手心;大少爷一直表现得唯唯诺诺毫无野心,其实却是最阴险狡诈的人物。这些角色均相当到位,性格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血色迷雾》中最出彩的一部分。
细考究 制作精良不容你不服
画面精致讲究
柳云龙三个字,就意味着作品精良。《血色迷雾》也不例外,在拍《血色残阳》时,柳云龙做为监制,细微到连女装服饰都亲自过问,细节考究可见一斑。这次《血色迷雾》更进一步,在每个细节,包括色彩音乐服饰氛围,无一处草率。上海的洋派,梧桐的江南老派,均表现得韵味十足。仅就服饰,也不仅仅单凭精美二字,而是为了角色量身打造。举例来说,邢家大院几位姨太太,虽然都是南派旗袍,却各有不同。大太太旗袍颜色上主打浓绿淡金,庄重而有格调。二太太旗袍颜色则艳俗很多,浓艳的红或紫,与她日常体现出的“憨厚笨拙”相呼应。三太太则更多“小桃红”,色系均偏玫瑰粉,有轻佻与挑逗的女人味。旗袍如此,各种小细节更是数不胜数。最经典莫过于开篇对老上海街景浓墨重彩的渲染,从卓别林的默剧开始,哈哈镜,街边日本浪人,租界印度巡警,仁丹招贴画,外国人。整整四分钟对上海的描述与气氛渲染,而到了结尾,再一次的上海叙述,醉生梦死间的孤岛沦陷,从日本浪人与仁丹胡招贴画给予一个呼应。这是全剧最经典部分,也是最有意义的点题部分。这开头结尾的小细节虽只是泛泛而过,却正是精品与庸品的相差之处。
炫镜头 风声鹤唳中国式悬疑
帅气逼人
《血色迷雾》第一集文康与日本人的打斗,很有电影之炫,日本人奉茶,被拒,杀机顿显,一扬手,茶盘与茶碗抛向高空。慢镜头自高处俯视茶盘与茶碗上扬,日本浪人纷纷冲出来,镜头不断切换,文康无表情镇定的脸,敌人持刀涌上,茶碗在空中的翻腾,下落,配乐配合着茶碗的落体运动延续一种紧张气氛,然后在茶碗破碎(被文康击碎)一瞬间,混战开始。虽不算新意,却达到了镜头,节奏把握,音乐,特效一气呵成,非常完美。可惜英雄亮相只有这么一次“超人”,其它时间大多是受气包角色,也许导演不愿意有做武打戏之嫌,所以把自己“武功全废”了吧。大宅戏部分,表现每房太太在卧房内密谋或交谈的时候,镜头都刻意隐藏在幕后,或者是大太太屋内的纱帘,或者是三太太摇椅前的鱼缸,观众处于一个窥视的角度观察,仿佛有“鬼”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大宅内每个人一举一动。除此之外,别具匠心的部分还有扭曲的人脸,几个“心中有鬼”的主要人物,都曾有几个畸变镜头表现其面部的扭曲,隐喻明确。闹鬼时候,全方位上下左右镜头均用到,给人风声鹤唳之感。
酷色彩 油画般绚烂多姿
色彩效果突出
不仅在镜头上精工细作,导演还在后期处理中加入很大心血,他要求色彩光影的后期制作达到每一帧都重新调整的程度,以求达到完美极致。柳云龙很讲究用光,细腻而富有质感,不失浑厚,有油画的效果。这样,老上海部分略有昏黄的旧色,暖而柔,邢家大院白天阳光落地,满目金黄,夜里却是灯影恍惚,人形鬼影。而在结尾,上海沦陷后,文康的最后一场戏,在近乎黑白的褪色中结束,温暖的上海不见了,暖而柔的上海不见了,英雄也消失了。文康被俘行走独木的段落,阳光透过窗子射入囚室,人隐于一片逆光中,仿佛圣洁与牺牲,四周便是昏暗。就如台词中的点题,这样的人,是黑暗中国的一抹亮色,是唯一的希望。在用光上也是时刻和主题相呼应。
俗文化 浓郁海派风格欢迎品尝
场景充满海派文化气息
《血色迷雾》中,最强调的氛围,不是鬼怪悬疑,而是文化,浓郁的南方文化贯穿全剧,无处不在。开篇的老上海到梧桐县的请大神,民俗部分甚至有时超越了情节本身突出故事之外。两次请大神给观众看了刀枪不入与浸油锅,茶楼给观众扫了一眼评弹,破案也会不经意间带给观众老式棺材的制作细节,麻将出老千,二太太展示的煲汤艺术(顺便讲解了一下中国食文化),红白喜事细腻展现,《血色迷雾》几乎代入了旧中国小镇生活方方面面。文化并不能给故事带来什么情节上的引人入胜之处,然而和细节一样,是一部电视剧平庸与精品的分界,经典年代剧必然含有浓重的文化底蕴,这种底蕴是导演的修为所在。
雅音乐 东方空灵结合西式高雅
有中西结合的味道
老式唱片流曳出唐妮的《香格里拉》,被这首曲子代入一种导演希望给与观众的气氛中,这首曲子贯穿了整部剧,带着故事的生,带着故事的死。导演想在“快餐文化”中加入点滴情调加入点滴氛围,哪怕观众不理解也无所谓,这是导演自己想要的。同样,重金聘请演奏家配乐,也是想要那种柳云龙自己喜欢的,合适于他心目中故事感觉的配乐。在配乐上也要如此考究的国内电视剧,实在不多见,更不用提音乐做为电视剧一份子,在其调和情节上的连贯性。《血色迷雾》聘请的是亚美尼亚传统乐器DUDUK的著名演奏家Armen Ghazaryan先生,他是世界著名演奏家Djivan Gasparyan先生的高徒,后者曾为《角斗士》配乐。配乐很好的捕捉到了东西方音乐共同的空灵部分,主题曲作曲的也是大牌人物,国内著名音乐人赵麟。柳云龙还亲自填词演唱——他的嗓子还真是很有味道,词也填得很有味道。导演在自己的作品中事必躬亲,全盘参与,在国内实在够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