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皇家剧正说戏说皆成文章 古装皮包现代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11:35  华商晨报

  中国历史上帝王众多,且每一位都是“有故事的人”。典籍、掌故、正史和野史应有尽有,随便挑一位出来就够拍出好几部电视剧的。

  不光是皇帝本人,皇帝身边的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后、妃子、太子、公主、大臣、宫女以及太监,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可挖。从正剧《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到戏说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皇城内外的那些事儿,多年来一直是编剧导演们眼中的“高产田”,以至于到了后来,坊间开始流传这样一个笑话:李莲英问:“老佛爷还好吗?”观众集体回答:“她永远活在电视导演的心中。”

  戏说

  古装的皮包着现代的馅

  说起来,最早被内地的电视观众熟悉并津津乐道的戏说剧,应该就是那部《戏说乾隆》了。在那之前,大家心目中的皇上还一直保持着神秘、威严、不可一世的形象,而郑少秋(听歌)版的乾隆让我们知道,原来皇上也可以才情纵横笑傲江湖(皇家剧正说戏说皆成文章古装皮包现代馅),原来即便是贵为天子,也难免被心仪的女人一脚“踹”开。

  《戏说乾隆》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全民娱乐化的历史潮流,在那之后,《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一批“戏说”皇家剧陆续登上了台面:天子亦庄亦谐,臣子油嘴滑舌,格格更是“不走寻常路”……正应了《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歌所唱的:“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看到这样的题材被初尝“戏说”乐趣的观众无条件地接受,编剧导演们也就放松了警惕,开始放心大胆地戏说了,于是,像秦始皇时代有人烧纸钱、武则天时期的厅堂上挂着宋人写的对联等“笑果”不时出现。曾演过此类剧的刘若英后来曾说过这么个段子:拍清朝的戏,现场却摆着明朝的椅子,“导演说没关系,观众看不懂。”

  正剧

  “历史还原”促成“帝王崇拜”

  毕竟是帝王家的事儿,老戏说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开始有人在心中设想:抛开嬉笑怒骂的一面,那些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天子们是怎样打下江山和一统天下的?都说皇帝不好做,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的他们又是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地位的?

  这些设想促成了后来一系列“历史正剧”的诞生:《雍正王朝》、《康熙王朝》《贞观长歌》(blog)、《汉武大帝》、《大秦帝国》等皇家剧都在开播后都无一例外地掀起了收视高潮。

  “一般拍宫闱戏都爱戏说,但我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其实对真正的历史事件很感兴趣,一般人看史书不多,而拍历史正剧、真实地还原历史,恰好能弥补这一点,满足观众的求知心理。”《汉武大帝》的导演胡玫这样认为。

  但这一题材很快又引发了新的争议:《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皇家剧因过多地刻画了帝王雄才大略、强势睿智的一面而被一些观众和专家看作是“帝王崇拜”的不客观表现。

  更有甚者,《汉武大帝》里的司马迁留起了胡子、《雍正王朝》里的康熙念白字等情节,被部分历史研究者们视为“比戏说更让人不齿的胡说”。

  穿越剧

  走“偏门儿”走出高收视率

  当戏说和正说都逐渐变得无话可说的时候,聪明的皇家剧编剧们又找到了一个和皇家剧有关的“偏门儿”,就是“穿越”。通过穿越时空的方式让古人来到现代或是让现代人回到古代,这样的题材若是能和皇家扯上关系,岂不更好看?

  这方面的代表作也有不少:帅气的男特工回到了秦朝,于是便有了《寻秦记》;雍正和吕四娘来到了香港,于是便有了《九五至尊》;还有俏皮的女贼和明朝皇帝之间展开的那场《穿越时空的爱恋》……这些挑战观众想象力的剧目算是“自成一派”的皇家剧,而且让人欣慰的是,它们的收视率都不错。

  到了今天,皇家剧已经呈现泛滥之势,对此,王蒙、魏明伦等著名作家和编剧多次公开呼吁:国内电视剧应该扫“皇”了。但对于观众来说,不怕题材泛滥,就怕戏不好看,若是有戏可看,你咋改我咋看。本报记者 关舒柳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