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娱乐讯 “雷”啊“囧”啊“萌”啊,这些占据流行文化前沿的标志性用语从网络走入大众并不稀奇,但是,你能够想象它们从著名的大学教授口中说出来吗?
“‘林无敌(blog)现象’不就是一种雷文化么?《丑女无敌(blog)》应该从雷文化中汲取营养。” 人民大学教授、舆论研究专家喻国明先生开宗明义用最易为年轻人消化吸收的语言点出《丑女无敌》的一个基调。
“日本的御宅族,无所事事窝在家里看着电视剧发梦,衍生出一个‘萌文化’,拉动了七千多亿的日本经济。所以说,这个尝试中孕育着可大量运作的产业。”北大教授张颐武(blog)先生如是说。他还认为职场概念的直接表达是《丑女无敌》的一个亮点:“其实像《士兵突击()》(blog),褪去英雄()主义的美好解析,从许三多身上也可以投射出职场的价值体系,而‘丑女’就是个女‘许三多’。”
昨天,世纪金源酒店二层会议厅,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的北京文化评论界专家学者张颐武、尹鸿(blog)、喻国明、著名导演张黎、著名编辑盛和煜(blog),与湖南卫视、响巢国际《丑女无敌》主创人员、导演编剧以及在京的各大媒体记者举行了《丑女无敌》第一季落幕的研讨会,就本剧产业化尝试的意义以及下一季的走向、如何进一步深化、提升此剧在精神层面的内涵等方面做出了深入探讨。
人大教授喻国明认为:《丑女无敌》试图做出一种个性化的主题表达——在不完美的人生状态当中如何去求生存,并将从当下最为流行的“雷文化”中汲取营养。林无敌的‘雷’和周围环境的反差,表现出社会发展的传统与现代、人们的形势和理想之间的某种不和谐,从这种不和谐、这种反差当中去寻找故事情节、寻找人物的做事风格和生活方式依据,就可以吸取一些更有营养的东西,让《丑女无敌》得以传递更深层的价值。
北大教授张颐武则关注于《丑女无敌》的卡漫式设计对新职场族群、‘鸟巢一代’构成的吸引力,认为它舒解了年轻人初入社会后‘完成不足’的焦虑感,《丑女无敌》的励志意义在于——告诉大家,丑女有奔头,你也有奔头,从而达成一个励志的主题。“当然,还是要深化。用最夸张的办法解决最真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框架,但要解决如何抓住微妙人性中最微妙的部分,使其更合理,这还是一个挑战。”
《丑女为敌》自开播以来,收视陡然飙升,持续走高,热播的背后也引发了观众的种种讨论。对于这样一部首次购买国际版权翻拍、一度被观众误读为“山寨剧”的“四不像”(《丑女无敌》制作人刘文武语,指其在形式上“非情节剧”“非情景剧”“非肥皂剧”“非栏目剧”),其在产业和类型上的实验特点使得本剧在制作当中难免有疏漏和稚嫩之处,对此,飞乐影视副总裁、文化评论人谭飞( blog)用“反特剧”(“反特别漂亮”“反特别的传统”“反特别的跟过去一样”)为此剧做了定位,并用“中超”和“英超”的对比来表达中国版“丑女”与成熟产业化模式下他国“丑女”版本的差距。但观众在议论之余,对此剧表现出难得一见的宽容并对后续剧集报以期待之情,清华大学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对此现象做出如下解释:这种宽容首先传递出年轻一代观众族群对于喜剧电视文化的需求和喜剧电视剧供给匮乏之间的反差。电视剧作为娱乐文化,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舒解、宣泄观众情绪的功能。如果说《丑女无敌》有什么问题,恰恰是对喜剧的类型坚持、对人物设计强大的“假定性”贯彻的不够彻底,表现出主创方在“走多远合适”这一问题上的犹豫。在下一季的创作中,他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大胆一点,如果能够寻求到形式感和内涵传递上的完美结合,就可以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以“季播剧”的形式出现,在中国电视剧播出史上首开先河,使“长剧”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上成为可能,清华教授、影视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尹鸿认为播出方湖南卫视与制作方响巢国际“制播合一”的尝试,在长期以来由于“制播分离”导致的中国电视剧制作景况恶劣的环境下,为电视剧产业的走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借鉴。
如何使这一新的尝试能够延续下去,使得长剧、季播类型剧的形式得以立足于中国电视频道,响巢国际总经理、制作人刘文武先生强调,它最大的源动力还是在于充分满足观众的参与热情,为他们提供释放智慧、才华和创造力的互动空间,使观众的喜好、表达能够真正成为影响电视剧制作、剧情走向的积极因素,这才是《丑》剧这种模式探索最终想去追求的。(文:FT冬儿)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