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电视剧制播量跃居首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07:18  北京晨报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制播量跃居首位(图)

昔:《红楼梦》已成经典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演的电视剧《红楼梦》剧照。CFP/供图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制播量跃居首位(图)

今:《金婚》创收视佳绩  去年首播的电视剧《金婚》记叙一对夫妻50年的婚姻生活。 CFP/供图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电视剧从单本剧到连续剧,从电视台自产自销到制播分离,从产量不足百部到每年500多部、近16000集,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和播出大国。

  ●黑白电视流行贴五色彩纸

  改革开放初期,荧屏主要被“外来剧”霸占,本土创作相对匮乏。因此,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以及港台剧《霍元甲》(blog)《射雕英雄传》(blog)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剧集,听老一辈人回顾,《霍元甲》播出时只有一部分家庭有电视机,而且还是9英寸或12英寸的黑白电视,因此全国当时还流行起一种电视屏幕五色彩纸。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四世同堂》《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的翻拍引发轰动,开内地连续剧创作之先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几部最有影响力甚至改变观众审美习惯、价值观的剧集陆续出现,像《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等。同时,由于民营资本进入电视剧制作市场,电视剧空前繁荣但又有些鱼龙混杂,越来越多的影视剧走进观众的视线,题材可谓丰富多样:军旅题材剧、家庭情感剧、青春偶像剧等纷纷出炉。

  ●民营企业也能拍电视剧

  中国传媒大学苗棣(blog)教授认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民营资本的进入对电视剧产业的影响应该算是最大。“此前,电视剧都是由电视台或其下属机构制作,播出也是自己的平台;此后,民营资本开始逐渐进入电视剧市场,2003年,广电总局向8家制作公司颁发了电视剧制作甲种许可证,民营影视公司自此正式获得了和国营影视公司一样的身份。2004年,广电总局发布了第44号令,允许在中方控股51%的条件下,外资与境内民营影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新一轮中国民营影视公司的竞争浪潮由此拉开了序幕。在国家政策的提倡和扶持下,民营影视公司凭借着体制、资本、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迅速走向了成熟与壮大,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当今影视产业的主力军。电视剧的商品特性随之愈加明显,产量、品质、收视三个要素越来越被重视。”

  ●《西游记》拍了整整六年

  作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郑晓龙回忆起当年拍摄到处筹钱的难处,“拍摄《渴望》时的100万,从申报到资金到位,没少费劲儿,最后是国家给点、剧组的人凑点。后来的《北京人在纽约》是我们从银行贷款拍的。现在肯定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像我们中心投拍的剧目都有民营资本的投资,但是制作由我们来掌控。因为文化产品的政策性很强,很多民营公司对意识形态的东西往往把握不准,拍了片子被毙的不在少数。因此,国有单位和民营资本的结合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

  投资虽然不用再发愁了,但郑晓龙也慨叹过去那种磨剧本、磨镜头的氛围也不再了,“《渴望》是50集,我们拍了一年;《金婚》也是50集,我们只用了4个月。”记者也听说过一个段子:当年一部《西游记》拍了整整六年,仅一个“特技”就忙活了一周——“偷吃人参果”那一集,镇元大仙出庙门时要有一个升降镜头,于是剧组用两根竹竿绑在一起,架在房檐儿上,再拿一个竹椅子把摄影师捆在上面,派人在二楼拿绳子往上拽椅子,就这么完成了所谓的“升降镜头”。孙悟空怎样表现天旋地转的头疼?就让摄影师躺在一块三合板上,4个人拉着三合板的角,像推磨一样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