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陈祥蕉)历史剧《台湾1895》目前正在央视一套热播,不少观众认为该剧相当好看,也有不少观众质疑其历史硬伤。其中最离谱的是剧中李鸿章1874年说“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而“八国联军事件”发生在1900年。另外,该剧的情节和人物设置都颇具争议。有观众提出对此类历史剧网开一面,但也有观众认为该剧硬伤太多,不应再播。
史实之伤:
李鸿章预言了八国联军?
提到该剧硬伤,不得不说慈禧太后和同治帝在谈到李鸿章、左宗棠时,用“三朝元老”来称呼两人。不少网友将这一桥段奉为经典,认为李、左之徒发迹于咸丰年间剿发捻之时,到同治帝仅仅是两朝。硬是说三朝,这话也只能对光绪先生说。剧中称冯子材为“总督”,但冯子材没做过总督,而是提督。总督是封疆大吏,是地方最高长官,而提督仅仅是总督管辖下的武官,这两者岂可混为一谈?该片制片人赵鹏表示,“冯子材”这处失误是无心之失,不过李鸿章、左宗棠虽然发迹于咸丰年间,但李鸿章道光年间便中进士,说“三朝”也不为过。
不过,有些失误很难解释。第2集李鸿章台词“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最为离谱。“八国联军事件”发生在1900年,“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主要参与者不是八国联军而是英法联军。而剧中时间是在1874年。有网友提出疑问,难道李鸿章这么多年前就预言到八国联军?
剧情之伤:
大陆保台将士成“嫖客”?
除了很多史实经不起推敲,观众发现该剧的情节也有些混乱。比如该剧第1集有这样一个场景:桦山资纪与山县有朋二人情绪激动地策划如何侵扰台湾,场景对话提出“就从琉球下手”的台词。按正常的情节推进,观众的关注点应是日本如何以琉球为借口侵扰台湾。然而,接下来的画面却是身穿红制服的法国军队。而戏剧场景不是台湾,却一下子飞到了越南。大量战争场面和主要戏剧冲突也稀里糊涂地转移到刘永福越南抗法和越南与清朝的宗主国关系上。从此《台湾1895》被置换成《越南1874———1884抗法》。于是,该剧前面部分呈现为《台湾1895》=《越南1874》+《马江1885》的拼贴。难怪观众表示:《台湾1895》这样一部情节混乱、主题模糊的大杂烩,“即使中学生作文也嫌跑题太远,只能打个不及格。”
有观众认为,剧中大陆保台将士以“烟鬼”和“嫖客”身份出场。剧情先是设置了3个士兵抢夺大烟的场景,又设置了一个捉奸的场面,把爱国名将孙开华的下属营官杨得标赤裸上身提着裤子推向观众。“赴台湘军将士们不是为了保卫台湾,而是为给嫖娼被抓的营官保命,才把大炮运到山顶上……”很多网友认为这样的剧情相当“雷”人。
人物之伤:
慈禧李鸿章太仁慈亲民?
有观众还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该剧弱化了台湾本土英雄。除了片名《台湾1895》有“台湾”二字外,该剧几乎看不到本土英雄的身影。男一号李鸿章、女一号慈禧太后,海报宣传的全部8个主要角色中,没有一个本土爱国英雄。历史上的琅峤事件是台湾原住民牡丹社为保卫国土浴血奋战的一段悲壮故事,但在《台湾1895》只有不到一分钟的场景。“镜头采用中景和远景,画面中的原住民们披头散发,只见石头纷飞人影绰绰,连一个正面镜头都没有。”
潘虹扮演的慈禧太后和李雪健扮演的李鸿章也受到了观众的质疑。一些观众认为,《台湾1895》把慈禧太后和李鸿章塑造得太仁慈了,不符合他们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而且,这段历史本来就是一段屈辱史,该剧却自觉不自觉地将他们美化了。一些观众认为这样拍也很正常,“也许一提到慈禧、李鸿章,观众就会有很阴险的印象。其实人都是有多面性的,尤其是历史上的当权者,如果他们总是以残暴的面目出现,怎么治理国家?慈禧和李鸿章的形象是见仁见智的。”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