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统筹:李莺 C06-C09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玮
【剧情简介】
《中国往事》讲述的是清朝末年的一段家族故事。桑镇大户郑家和榆镇大户曹家因祖上恩怨,素不往来。但曹家二少爷曹光汉从欧洲学成回国后,听命母亲曹金氏的安排,与郑家大小姐郑玉楠成了亲,使得曹郑两家前嫌尽弃,一段跨越清末、民国、改革开放直至现在的百年故事由此展开。
昨天,由张黎导演,张国立主演的电视剧《中国往事》登陆BTV2。本剧讲述从清末到解放后,南方古镇两大家族的命运变迁。本剧也是继《大宅门》之后,备受关注的又一部“宅门剧”。
《中国往事》源自刘恒的小说《苍河白日梦》,导演张黎、编剧赵立新、文学统筹盛和煜(blog)可谓老搭档。张黎告诉记者,“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写了一群精彩而不安分的人物,展示了中国历史变化最为巨大的百年民族风云。”
《中国往事》其中涉及家族恩怨情仇、民族命运,因此也在开播之初就被看做是继《大宅门》之后的又一部宅门剧力作。从《大宅门》到《乔家大院》,“宅门剧”一直是荧屏收视的一大法宝,这两部电视剧都曾经一举拿下当年的收视冠军,此次刘恒联手张黎,加上张国立的出演,也使得本剧备受期待。
张国立 要让曹如器这个僵尸跳舞
张国立出演剧中男一号,曹家的大家长曹如器。曹如器是个人精,守着无所不煮的大铁锅补了十几年,但他心头有一个无法愈合的暗伤———耳朵,那是夫人曹金氏与一个佃户偷情生下的孽子。
曹如器让耳朵帮他偷窥各房隐私,不是为了满足他的偷窥欲,而是为了满足他对整个家的控制欲。作为一家之长,他时刻保持着必要的家长式的尊严,但因为他曾经受到过伤害,于是他对院子里的所有人都极大不信任,看着谁都觉得“心中有鬼”,并因此而充满了芥蒂。
我觉得曹如器就是一个僵尸,但看完剧本后,我就盘算着如何才能让这个僵尸跳起舞来,因为曹如器不光是一个腐朽没落的代表,在西洋文化冲击本土文化的同时,他身上也展现出很不安分的东西。曹如器看似不理家务其实一直偷窥着家族大院中每个人的生活。儿子留洋归来后给这个家族打开了一扇门,他却想关上那扇门。这是个符号化的人物,但是我不仅要演出他的腐朽、没落,还要表现出他骨子里的不安分。我得让这个站在棺材瓤子边上的封建家长跳舞。口述:张国立
导演点评
曹老太爷贪生怕死,痴迷长生不老术,通过寻找各种民间偏方,吃各种东西想尽办法延长自己的寿命。他虽然对二太太与佃户生下的私生子耳朵恨之入骨,但又畏于算命先生的预言而不敢妄动。在与耳朵的相处中两人生出了感情,到了弥留之际,他把家业交给了这个私生子,并赐予曹姓,自己则不问世事,日日进补,活成了精。
小宋佳扮演郑家小姐郑玉楠,嫁给曹家二少爷曹光汉,后与丈夫的外国朋友偷情。
这部戏从题材上来看,应该属于“阳春白雪”范畴内的,刘恒老师这次想讲的是“理想”,或者说是梦想,在这部戏中,并没有很教条化的东西,而是透过郑、曹两大家族的人事道出了曾经年代的特质。我认为《中国往事》会让中国的年代戏有一次全面的提升。郑玉楠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比较前卫的一个女人,也是整部戏中最叫人“心痛”的角色。她对情感,对生活,都有自己的想法,她虽然在封建家族成长,但接触了很多西方学识。她仅仅凭借着在火车上的一次邂逅,就天真地嫁给了一个变态丈夫,最后又和丈夫的外国朋友偷情。这个人物命运相当复杂,是最磨练演技的,我自己演的时候都觉得这个人实在太“拧巴”了。口述:小宋佳
- 导演点评
郑玉楠读过女校,会外文,知书达理,接触过一些新鲜事物,内心具有反叛精神。她希望自己做一个贤妻良母,她希望用自己的爱和关怀唤醒丈夫,可是名存实亡的婚姻让她极度失望。路卡斯带给她的激情和真实,让她体会到作为女人的快乐。怀了路卡斯的孩子之后,她又深深自责、惶惶不安。在曹光汉入狱、情人惨死、孩子失踪之后,郑玉楠万念俱灰,投河自尽。
朱雨辰( blog) 曹光汉和我都是一根筋
朱雨辰扮演曹如器的二儿子曹光汉,二太太所生,郑玉楠之夫,性格偏激、孤僻。
曹光汉由于被封建家庭约束,使他得不到自身的伸展。他不只是想依靠造火柴来证明自己,男孩喜欢具有一定攻击性的东西,作为一种成长的象征,所以选择了造火柴。但他在学成归国后,家庭里的一些东西始终无法摆脱,于是把火柴作为一种炫耀的东西,同时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曹光汉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可以面对婚姻的人,有时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对于越喜欢的东西,越表现得不在乎,比如他的妻子。这个人物与我有些相似之处:都挺一根筋的。不同之处:曹光汉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正在做”,我是“我知道我想做什么,我正在做”。口述:朱雨辰
导演点评
曹光汉接受了西方思想,认为应该人人平等,蔑视传统礼教。他性格敏感、偏激,有些孤僻。他留洋后回到榆镇,和瑞典机师路卡斯在家乡开办火柴厂。母亲从小对于他的极端溺爱,让他对母亲之外的女人不接受甚至惧怕,对新婚妻子郑玉楠也不例外。在发现妻子和路卡斯的奸情后,男人的屈辱让他痛不欲生,行事越发古怪。
张黎:孤立的心灵迁徙
刘恒说到撰写《中国往事》的原著小说《苍河白日梦》的时候,用了“痛苦”二字,原因是在“寻求出路”,想表达那个时代惶惶不安的状态,这一点和导演张黎不谋而合,;两人的戏剧创作变成了对民族、对时代、对命运的探讨,而这一切都因为要表达一个“心灵迁徙”的意图。
原著刘恒 写剧本好像是和观众博弈
新京报:当时怎么想到要写这样一个题材的小说?
刘恒:一直想写一个清末民初时期的题材,但一直没有选到一个好的角度。这部小说的主题就是想写王朝没落的时候,整个国家那种惶惶不安的状态。所以,我写的时候确实挺痛苦的。就是大家都在寻求出路,想找到一条走得通的路。
新京报:你对改编后的《中国往事》这个标题怎么看?
刘恒:这个标题有点大了,但是,《苍河白日梦》(原著小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新京报:你在这部小说中主要想表达什么想法?
刘恒:在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人的孤立感,好像在江河里漂上漂下的,实际上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小,而江河本身流动的力量是自然的力量,也是命运的力量,有的时候人是无法操纵的。
新京报:这些年你一直在写剧本,有意思么?
刘恒:我确实很久不写小说了,就是写剧本。我觉得电影剧本写起来对我是一个挑战,就是要在一个限制当中把事情做成,也有满足感。写小说随意一些,写剧本是有一些规律的,要靠自己总结。不过,这个东西是你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果没有经过实践,别人把这个讲给你听,你听了也没用。
新京报:比如你改编的剧本《集结号()》就很成功,写剧本有什么秘诀吗?
刘恒:写剧本当然都有自己惯用的手法或技巧。例如写剧本你要逐步地披露信息,不要一上来就泄了底,把什么都告诉观众。这是写剧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这就好像是和观众博弈,就是靠这个牵着观众走的。我在写剧本的时候,感觉到那种灵感的突发,比写小说还要强烈。
导演张黎 《中国往事》是“民族戏”
新京报:为什么改名叫《中国往事》?
张黎:那时候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人性挣扎非常激烈。为什么说剧中的人物都在找出路呢?其实我们今天仍然在找出路,找出路它是一个民族的事,生生不息的一个事。实际上它是一个必然、必经的过程,我们下面还要继续做(续集),也不枉费我们“中国往事”这个名字。
新京报:你觉得中国人精神上的支撑是什么?
张黎:中国这个社会,从家庭到家族,从家族到民族,最后再从民族到道同,孔子实际上就是这个“道同”。中国人能够始终团结在一起,走到今天最大的力量就是“道同”。
新京报:你想通过一个旧式大家庭表现什么主题?
张黎:如果你注意看,在结尾的时候,看似最后还有一个全家福,实际上意味着分崩离析。《中国往事》是部心灵迁徙史,是中国人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国土里面的一次心灵的迁徙。
新京报:《中国往事》和其他的宅门戏有什么区别吗?
张黎:《中国往事》不是“宅门戏”,它是“民族戏”。它和比如《四世同堂》这种描写家族的剧不具可比性,《四世同堂》是在写外部压力,《中国往事》是从里往外写。
回顾《大宅门》、《乔家大院》、《范府大院》,从小荧屏窥探大家族
从《大宅门》开始,宅门剧开始走红荧屏,其中既有民族命运、商业斗争,又有家庭矛盾。宅门剧通过某一个大家族兴衰史折射出了中国特殊时期的历史画卷中的一点,“宅门”中的人物虽然选择不同,但人物纠葛、命运复杂,也使得“宅门剧”在收视上屡战屡胜。《大宅门》、《范府大院》、《乔家大院》的故事都有原型,比较而言,《中国往事》背景更为宏大,这也是张黎一再强调,不能把《中国往事》看做单纯的“宅门剧”的原因。
宅门恩怨之宅史
《大宅门》(郭宝昌导演,2001年播出)
年代: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1911年清朝覆灭,医药世家白府在军阀混乱中日渐没落。七·七卢沟桥事变,白家大宅门卷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洪流中。
剧情:以医药世家白家为蓝本,讲了大宅门里几代人的恩怨情仇,当家人白景琦几次经历民族危难,解放后他看到家人为争遗产先后反目。七爷看到家中的种种不幸,深刻意识到这样的封建家庭必被历史和社会所淘汰。他立下遗嘱,将股息全部放弃,将财产捐献给故宫。
突出特点:北京同仁堂正是“京城百草厅白家老号”的原型,所以这部作品也被看做是家族回忆录。本剧最特出的特点就是“京味十足”,包括京剧、北京话等元素,京味儿作品历来都以幽默见长,剧中地道的“京片子”也颇具感染力。
播出反响:奠定了“宅门戏”类型,主演陈宝国(blog)凭借“白景琦”一角成为电视剧一线男星。该剧以17.74%的收视率排名当年央视收视冠军。
年代:咸丰初年至1900年。
剧情:讲述一代儒商乔致庸的经营史,他针对各分号欺蒙客商等行为进行人事变更并制定了新店规,保证了乔家生意稳定的同时也逐步建立了以“诚信”为首的商业秩序。乔家生意重现生机。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京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乔致庸不顾众人反对,给朝廷捐银逃难。慈禧太后解除了各地商号禁止汇兑官银的禁令,乔家生意从此蒸蒸日上。
突出特点:晋商在清朝时期是一支非常庞大而且有实力的商业队伍,他们一直以勤奋、诚信而著称。电视剧《乔家大院》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是根据儒商乔致庸真实故事而改编的,全剧围绕晋商“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借古喻今。
播出反响:引起“晋商”题材热,该剧以10.13%的收视成为央视当年收视冠军,它也是2008年央视惟一一部收视超过10点的电视剧。
《乔家大院》(胡玫导演,2006年播出)
年代:从清末到建国直跨近五十年。
剧情:描写了动荡年代中封建大家庭内种种爱恨纠葛、每个人的曲折命运。故事围绕范府的大总管郭彩三和本是府中丫鬟、后来成为管家的玲子而展开,郭彩三一心支撑范府,却遭日本人陷害而忍辱当上“汉奸”,直到建国时由共产党予以平反;玲子更是全心全意为范府做事,为了范府利益可以使心机,更可以牺牲个人幸福,最后与郭彩三留守于人去楼空的范府。
突出特点:可以算做一部“宅门剧”中的“女人剧”,其中孙红雷一人面对张敏、苗圃( 听歌 blog)、颜丹晨( blog)所扮演的三个女人,几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成了本片的一个突出特色。
播出反响:《范府大院》播出之际就被看做是《大宅门》和《乔家大院》的“接班之作”,但是其影响力和前两部戏比起来有一定差距,该剧播出一周之后位居央视8套收视首位。该剧的成功被认为是演员的成功,孙红雷的表演成为本剧最大亮点。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