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虹:《春草》是现今写小人物最成功的电视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19:06  新浪娱乐
朱虹:《春草》是现今写小人物最成功的电视剧

《春草》专家座谈会

朱虹:《春草》是现今写小人物最成功的电视剧

《春草》专家座谈会

  新浪娱乐讯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博士朱虹(朱虹:《春草》是现今写小人物最成功的电视剧 blog):《春草》是现今条件下写小人物最成功的电视剧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有很多启发。郑晓龙导演做电视剧,在十几年以前中央领导委托我们做调查,《渴望》当时创造了五个亿。郑晓龙做的戏都是上乘的,没有特别差的片子,制片人说投的郑晓龙的戏没有亏过,都能挣钱,目前电视剧挣钱的不到20%,80%都是亏的,这是相当不简单的。首先对北京电视艺术制作中心所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给予鼓励。

  《春草》是描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1968年出生,到2008年将近40岁,30年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普通的农村女孩的成长历程,尤其是外出打工产生的故事,作品是很成功的。《北京青年报》登了一篇文章介绍《春草》,最高的收视超过9%,平均收视是8%,这个收视率是相当不错的。今年收视率比较高的几部片子,《闯关东》的特点是揭秘,都是我们内地人没想到、不知道的事情;《李小龙传奇》本身知名度特别高,好多事是中国人不知道的;另外是《马文的战争》,特点是讲婚外恋、第三者,好看。这个戏是特别不好写,写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女孩能不能有收视率,现在做到这样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达到了这个水平。这个戏评改革开放以来30名最有名的电视剧,之前电视50年评了50部戏,这部戏是完全可以进入60年、70年的代表。这部戏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上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目前现今条件下写小人物是最成功的电视剧,而且完全实现了导演的总体设计。导演讲一个是真实,一个是朴实,完全达到了这个主题构想。

  这部戏的成功,首先是人物刻画的成功。选的小演员和原来做的希望工程的画面,跟那个女孩是差不多的,特别像,就是两个眼睛稍微比她小一点,其它都是一样的。那个小孩一出来就有戏,这个倔强的性格全面展现了。除了春草以外,包括何水远、奚美娟和何正军,这四个人演的角色都非常好。对奚美娟的整体评价,她确实是爱很交加,表现上是那样,内心对女儿还是非常关爱的。最后当她出现困难的时候,春草倾家荡产都要救她,一次抽两次血来救她。所以对人物刻画的成功是它能够站得住的最主要的因素。

  第二,矛盾冲突刻画得成功。矛盾特别不好写,以往写矛盾都是敌我矛盾。这个矛盾特别不好写,都是人民内部矛盾,都是好人,包括何水远,虽然大家很恨他,但是他不是坏人。每一种矛盾的构造设计得相当好。在目前的条件下,在和谐社会条件下怎么写好电视剧,这都是很好的启示。和谐社会不需要大的矛盾,不是敌我矛盾你死我活,这种情况下怎么展现矛盾,这个戏怎么矛盾、有高潮、有冲突,这都是很困难的。这种条件下,都是好人的情况下,矛盾能够写成这样精彩,这样抓人,很不简单。在这方面的探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细节刻画得足。春草这个人特别聪明,虽然没有文化,没有被人发现她的目标。她为了拿这封信也想了很多办法,那个店里本来就有矛盾,每次还不能空手去,还要买点东西,反复琢磨才能拿到,又不使他发现我。所以这种细节的成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追求,每一个地方出彩都是下了很大的工夫,不是简单的。

  第四,精神状态,强调坚韧不拔,永远向上,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永远都是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这在目前确实是很有积极性。现在是金融危机,很多人都没有工作了,四百多万农民工回家。凡是2008年炒股的平均亏损38万,很多人都是要跳楼自杀的。这种情况下怎么积极向上,春草几次是陷于绝境,她的母亲问她的时候,是不是钱都被她拿走了,她不是说不仅钱没有了,人也没有了。她当然也有激烈的思想斗争,甚至想到了自杀,但是她还是坚持挺过来了。这么一种精神状态在我们国家目前特别需要,尤其是小人物身上,特别是国家政权的统治者,特别需要底下有这么一种精神状态,帮党和国家减少压力。

  第五,人生哲理。一个人的成功不能光看最后能不能挣到钱,不能光看最后的目标,要看整个命运过程,有时候过程比目的更重要,因为人的一生是过程走完的,怎么过完这一生,享受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艺术。虽然说春草最后没有成为大富翁,但是从过程当中享受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她自己想追求的东西能够达到,比如说两个孩子要读书的目标达到了,希望丈夫变好最后也变好了,希望自己能够过上比较温暖稳定的生活,她也达到了。实际上一个人究竟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成功,得了一万还有十万、一百万的目标,只要认为你自己生活是幸福的,那么就是幸福的。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人生的重要哲理。

  网络上出现批草派和挺草派形成明显对立也是很罕见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最后一个细节。我原来看过很多人的电视剧、文章,这一次为了这个情节各个报纸专门发文章。现在看来不管是座谈会上,还是在网上,还是群众当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情节是不合适的,应该拿掉。从艺术家的角度,比如说写小说的或者做导演的,为了保持个性、特色,是可以探索,是可以用的。但是作为一个最大众化的产品,要为所有的老百姓接受,我还是同意把这个情节要修改。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