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只有一座紫禁城,却有两座故宫博物院,一座在北京,另一座在宝岛台湾。
从1948年12月21日到1949年2月22日,短短64天里,南京下关到基隆港这条水道上,总共有6个机构的5522箱顶级国宝被运到了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65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这背后是一场因战乱而起、人类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迁移。
早报记者 蔡晓玮
65万件宝贝,32年搬迁
1月12日开始,央视1套每周一到周六晚将播出大型纪录片《台北故宫》,以12集的体量首次披露文物在两座故宫博物院之间迁移的过程。在带观众们领略深藏于台北故宫之中,人们耳熟能详、但却很难有机会亲眼目睹的国宝级文物的同时,也将呈现台湾的风俗人情,“我们试图采用一种更加自然的、新闻化的方式来呈现台北‘故宫’。”总导演周兵说。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由于战争等原因,中国的很多博物馆中也散落着北京紫禁城里曾经存放的珍宝。然而台北“故宫”的65万件文物,32年的颠沛流离,可谓空前。这段历史在《台北故宫》中被首次触及,“到底这么多文物是怎么样去到台湾,在迁移的过程中又是怎样被保护完好的,这是我们想讲的第一个故事。”周兵说。为了讲述这个故事,导演组颇费周折地找到了几位当时押运国宝迁徙的当事人和当事人的亲属,最终呈现了一幅完整的国宝迁徙路线图。
1948年12月21日,第一批文物从南京经水路出发,经历五天的风浪,抵达基隆。跟随这些文物一同前往台湾的一共有9个人,这其中包括一对夫妇,他们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庄严和申若侠。十几年来他们一直把国宝和孩子带在身边,这一次,他们又把四个儿子带上了船。导演组找到了庄严最小的儿子庄灵,庄严夫妇在护送文物途中的一站——贵州,生下了他。庄灵从小就与这些文物为伴,当年坐上“中鼎号”的时候,他只有十岁,庄灵在片中回忆说:“当时我们就在那个大舱里面,文物就是一箱一箱的木箱摞起来,用绳子固定,上面再包油布。我们有梯子,爬到上面去,就睡在文物的箱子上……”从这次开始,一共经过5次搬运,才造就了今天的台北“故宫”。
一切要从1933年说起,为了躲避日军战火,故宫博物院等几家机构精选了一万九千多箱珍贵文物紧急南下。这次大迁徙历经14年,辗转贵州、四川、陕西等地,行程几万里,直到1947年12月又被全部运回南京,暂时存放在南京水西门内的朝天宫。1948年,在一次非正式的秘密会议上,所有的人都认为存于南京的文物极有可能毁于战火,与会的八个人主张将文物迅速迁往台湾,其中就包括当时的教育部次长杭立武,他不会想到,即使运到了台湾,这些文物也还将在北沟深藏十几年,直至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建成才真正得其所。
文化感和人情味
2007年3月,周兵第一次来到台湾,逛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了头等大事,台北“故宫”留给周兵的印象是,这既是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然而又非常亲近。这和他在博客中如数家珍般拍下和提到的台北街头小吃和充满人文气息又颇具时尚的诚品书店一起,构筑了台北予他的最初印象:人情味、文化感、质朴的生活气息。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