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潘昕|文
作为《闯关东》的姐妹篇,央视今年的开年大戏《走西口》在开播前三天突然挤掉了热门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出尽风头。但该剧开播至今争议声始终不断。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该剧的制片人廉振华以及主演杜淳、王静。廉振华首次针对“上档靠人脉关系”作出回应,表示《走西口》和《正道》都是央视的戏,不存在“开后门”一说。
质疑 换下《正道》靠人脉?
回应 三部都是央视的戏
今年央视的开年大戏无疑是一出“闹剧”,去年11月,央视宣布《茶馆》、《人间正道是沧桑》和《走西口》三部戏作为开年大戏的备选;12月,《正道》剧组在京召开发布会确定中选;12月30日,之前并不被看好的《走西口》突然把《正道》换下。由于《走西口》是由“国家队”央视国际电视总公司拍摄,而《正道》则是由“地方队”江苏广电总台拍摄,因此坊间纷纷猜测《走西口》靠人脉关系挤掉《正道》。
对此,廉振华有些无奈地说:“定哪部戏都是领导的决定,其实《走西口》、《人间正道》、《茶馆》都是央视自己的戏。”廉振华表示,《走西口》和《正道》都是由央视影视部与地方单位合作的,前者是山西省委宣传部,后者是江苏省委宣传部。而《茶馆》更是由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独立制作的,所以不存在所谓“根正苗红”一说。
廉振华和《正道》的导演张黎、主演孙红雷都是好朋友,“我拍《范府大院》、《军歌嘹亮》时用的都是孙红雷,因此外界说我们有竞争关系完全是瞎说。”廉振华坦言,其实他更希望《走西口》放在年初四播,因为51集的戏要挤在过年前全部播掉,势必会产生一天播三集的局面,很可能延长到10点后,会影响收视率。
质疑 开场太拖沓
回应 人物众多靠开场铺陈
《走西口》1月2日如期在央视一套开播,该剧被称为是去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的姐妹篇,同时也是继《乔家大院》后又一部登陆央视的晋商题材作品,难免会被人拿来做比较。开播几日后,不少观众反映:“《走西口》的开场虽然很符合史诗大片的要求,龟裂的黄土地给人磅礴、雄伟的感觉,但剧情发展太缓慢,既缺乏《乔家大院》的气度,也没有《闯关东》的悬念,让人昏昏欲睡,有些失望。”
对此,无论是制片人廉振华还是男主角的扮演者杜淳均表示,该剧是越到后面越好看。廉振华告诉记者,因为《走西口》中人物众多,所以开篇用了平铺的方式来引出各个人物,自然会让观众感觉进入故事有些慢。而杜淳说这种评价也在他意料之中,“这部剧一开篇并不是特别‘抓人’,毕竟这段历史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是陌生的,剧情方面不得不先做一些铺垫,但马上我们的节奏就加快了,我有信心观众会越看越上瘾的。”
廉振华还告诉记者,他刚刚拿到了《走西口》前四集的收视率,“《走西口》是6.1,《闯关东》是5.02。别的我暂时不说什么,但对于《走西口》此后的收视率相当乐观。”
质疑 方言不伦不类
回应 “额”字最有特色
为了突出西部的地域特色,《走西口》在普通话的基础上,把所有的“我”都说成了“额”,这样的方言让西部以外地区的观众难以忍受,“本来剧情挺不错的,干吗非要把‘我’说成‘额’?难道一个‘额’就能体现出西部的神韵了吗?听上去不伦不类。”
廉振华非常认同观众的感受,“不要说南方观众了,我们剧组的北京人都听得有些别扭,而且说‘额’还给我们增添了很多麻烦,因为配音演员也都不是山西人,配音时总是忘记改口。”但廉振华表示,最后剧组还是从一个影视作品艺术性、完整性的角度考虑,把所有的“我”换成“额”,因为只有这个“额”字是最能代表西北地方特色的。
在剧中出演男主角母亲的演员王静则表示,“我也不是山西人,但演的时候说多了就习惯了,相信观众如果把这个故事看下去,就不会觉得别扭了。”她还告诉记者,如果不用一点方言和当地特色的东西,戏味就会少很多,“有一场戏,我们请了当地的百姓充当群众演员,他们当场唱起了民歌《走西口》,那种原生态的、不加任何修饰的歌声,顿时让我们剧组所有人都感到心里有什么东西被牵动了,非常难受。这足以证明当地人对于一百多年前的‘走西口’还存有很深的感情。”
【相关新闻】
筹备《下南洋》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廉振华透露,目前他正在筹备《下南洋》。背景定在清末民初,讲述广东一带客家人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奋斗血泪史。与前两部一样,《下南洋》依旧讲述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精神。该剧预计有50集,为了抢明年央视的开年大戏档,预计最晚将在3月开机。该剧的导演已经定为《戈壁母亲》的导演沈好放。
由于很多观众反映《走西口》的主演阵容较弱,《下南洋》则考虑邀请刘青云、赵雅芝等重量级演员。廉振华表示,邀请香港演地区的演员是出于海外市场的考虑。而由于剧情需要,该剧还将远赴新加坡取景,由此看来,该剧在投资上应该会大大超过《走西口》和《闯关东》。
记者发现,去年11月已经有一部名为《下南洋》的电视剧先期开机,由新加坡演员立威廉(听歌 blog)和中国演员郭晓冬( blog)等共同出演。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