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西口》央视热播 晋商影视剧现象引关注(图)

《走西口》央视热播晋商影视剧现象引关注(图)

《走西口》剧照

  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开年大戏《走西口》,因为临阵将原本定为开年大戏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挤下,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眼下这部剧开播近半,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值得一提的是,《走西口》的山西题材是最近几年荧屏的热门题材,山西省有关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遍邀影视界能人志士出谋划策,紧紧围绕“晋商”大做文章,创作生产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成功地将山西和晋商的品牌推广出去,为山西的商贸经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名片”作用。

  从影视借景到深挖精耕 十余年精心经营晋商影视品牌

  山西题材创了央视开年大戏的纪录,继《乔家大院》后,这是第二部山西题材的央视开年大戏,两部同题材电视剧作为开年大戏,这在央视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实上,从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山西题材一直就是影视界的热门。倘若对这些山西题材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尽管故事各有不同,但他们在骨子里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紧紧围绕“晋商”展开故事。

  1994年,根据渠川长篇小说《金魔》改编的《昌晋源票号》,开辟了电视剧晋商题材之先河,并获得了当年飞天奖的一等奖;1995年推出的电视剧《驼道》讲的是另一类晋商故事——茶叶之路。这两部电视剧初获成功后,山西省有关方面便开始加大力度在“晋商”文化上大做文章。

  2004年,山西方面开始全面发力,当年推出了两部重磅之作,一部是著名作家、编剧王跃文担纲,黄晓明(听歌)等领衔主演的历史大戏《龙票》。另一部是著名导演苏舟执导,侯勇、杜雨露、宁静、刘威等实力派明星主演的《白银谷》。两部大戏均在市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尤其是《白银谷》在很多地方创下了销售天价。

  从富贾商战到民生百姓 《走西口》完成晋商题材新突破

  如果说《昌晋源票号》和《驼道》打出了晋商牌,《龙票》和《白银谷》打响了晋商牌,那么《乔家大院》和《走西口》则让晋商题材成为山西最耀眼的对外营销“名片”,不仅艺术上叫好,市场上还叫座,更有效树立了山西商贸经济有着诚信传统的良好形象,对整体打造、包装、营销当代“晋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吸引了亿万观众,与之相关的景点立刻成为热门旅游点。

  现在,不仅内地剧对晋商津津乐道,连港剧也打起了晋商的主意,TVB借此东风,推出了电视剧《汇通天下》,也猛赚了一次晋商题材的银子。晋商剧虽然多,但也在不断创新。今年的《走西口》侧重点是山西的贫民百姓如何背井离乡艰难生存,虽然沿袭了晋商剧一贯的“诚信”主题,却并不是一本唯竞争论的单纯“生意经”,而是关注人小物的奋斗,可以说是晋商题材的一种新突破。

  观点 川商传奇 同样是富矿

  通过一部电视剧、电影,来营销一座城市或者一个地区,已经成为国内日益激烈的城市营销大战中的“常规武器”。尽管类似诉求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但山西题材却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缘何山西题材能够如此长盛不衰,甚至两度挤入央视开年大戏的“超级黄金档”呢?有关人士分析,山西题材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是选准晋商题材,坚持深挖精耕;遍邀能人志士,精心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最终实现山西省商贸经济与文化旅游齐发展。

  业界公认的利用影视作品成功进行城市营销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浙江,一个是山西。和浙江广撒网大投入不同,山西走的是一条精耕细作之路。

  梳理热门的山西题材影视,几乎都能看到“晋商”的身影。“因为晋商题材本身就十分具有传奇性,从影视改编的角度上说,非常容易把故事讲得很精彩。”有关人士表示,选择“晋商”作为切入点,对山西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坚持对“晋商”题材的深挖精耕则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做法。首先,晋商题材的故事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可供影视改编创作的素材十分丰富;二是晋商题材大多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识别度高。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中的乔家大院,几乎每个知名晋商都有这样一座大院,随着晋商影视剧的风行,它们已成为吸引八方来客的著名旅游景点;三是通过晋商的兴衰史,巧妙折射山西人的诚信传统,并借助晋商题材的热播,打出“当代晋商”的旗帜,将两者的文化渊源结合起来,为当代山西发展经济打开市场。

  有关人士认为,山西对晋商题材的深挖精耕,成功制作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影视精品。川商同样是富有传奇色彩的题材,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影视元素。倘若能明确一个目标深入发掘,也能产生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影视好作品。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赵斌 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更多关于 走西口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