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西口》被挑硬伤 剧中方言引热议(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11:48  沈阳晚报
《走西口》被挑硬伤剧中方言引热议(图)

《走西口》剧照

  央视开年大戏意外由《走西口》顶下《人间正道是沧桑》,于元旦期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走西口》虽然号称“结合了《乔家大院》的年代感和《闯关东》的拼搏精神”,但是刚一登场就把“我”的音都发成了“额”,还出现了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错误解释的硬伤,让观众为之汗颜,一时网上口水四起。

  “我”字发音变成“额”

  《走西口》讲述的是山西晋商的故事,服装和取景也都力图显现出“山西特色”。让观众受不了的是,全剧台词都采用普通话,惟独把“我”都发成了“额”,单单一个字的山西发音在普通话台词当中分外刺耳。

  刚刚播出几天,这个“额”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观众们诟病的对象:“别的都挺好,他们非得把‘我’都发成‘额’吗?要么都普通话,要么都山西话,就一个‘额’难不难受啊?”一个“额”字引起了观众的巨大反感,甚至有不少网友联名抗议要求制作方更改发音。

  眼尖观众挑出剧情硬伤

  除了口音引起观众的反感之外,《走西口》刚刚播出就被心细眼尖的观众挑出了硬伤。最大的谬误来自于剧情对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解释。

  剧中人把“三民主义”的“民族、民权、民生”改成“民主、民权、民生”,还给了新的解释:“什么是‘民主’?就是‘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国家’。”这样的概念性错误引起了板砖一片:“既然写这个题材,编剧就该做好功课。不知道他们是根据自己新的理解写了这样的台词,还是学术硬伤?”

  此外,剧中诠释的“走西口文化”也让观众不满意:“走西口”指的是从明中到清末,晋商到西口外发展商业贸易的历史现象;“西口”指的则是山西省诸长城关口。有网友认为导演和编剧不懂“走西口”:“这是一段厚重的中国移民史,但是《走西口》仍然把叙述重点放在人伦颠倒、宅门恩怨和快意江湖上,没有体现出普通移民的辛酸和移民史的波澜壮阔。”

  有人拍砖有人褒扬

  虽然反对之声不少,但是仍然有不少观众觉得《走西口》是“瑕不掩瑜”,称得上是一部好戏,配得上“开年大戏”的档次。观众认为:“剧情很紧凑,跌宕起伏很精彩。家族传奇很有看头,风景也很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别有风味!”(李谷)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更多关于 走西口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