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幽灵计划》昨晚在沈阳《家剧场》开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15:24  新浪娱乐

  将近子夜,喧闹了一天的城市渐渐进入梦乡,天上的点点繁星与江上的点点灯火慢慢被雾气笼罩……这是“文革”时期的“手抄本”《绿色尸体》中的一个片断。

  多年之后,这个片断被实力派导演于立清搬上了荧屏,成为14日在沈阳电视台综合频道《家剧场》开播的谍战剧《幽灵计划》的一个鲜活生动的场景。

  江水连天。安静的城市。难以触及的真相,却恰恰深陷其中。这样美好的场景,通常会遮掩着无尽的罪恶。接下来,总是危险逼近,一触即发。这就是特殊年代里“手抄本”所营造出来的特殊氛围。

  “文革”时期社会封闭,缺乏个性创造的空间。作为那个年代的特定产物,“手抄本”以曲折情节和传奇人物,还有相互传抄的形式,成为当时流传甚广的民间文学样式。有人这样形容当年地下传抄传阅“手抄本”带来的特殊体验——“顺利中带着刺激,神秘中带着恐惧”。

  “手抄本”是特殊年代的特殊文化标签,也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谍战反特和爱情追求,是当年“手抄本”的两大主题。枯燥狭窄的文化空间里,人们的想象力投射到了斗争的对立面,也就是敌人的世界之中。同时,想象的空间不断拓展,形象也越来越清晰可辨。一个又一个传奇的反特英雄,通常是百变之身潜入虎穴,孤胆战群魔,正义传奇之中,充满了张扬个性的自由气息。对英雄的崇拜,对自由的向往,文化沙漠里,“手抄本”似乎是情感抒发与宣泄的最好渠道。“手抄本”带来了《一双绣花鞋》、《绿色尸体》、《第二次握手》等风靡一时的作品。

  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手抄本”改编的电影《第二次握手》、《雾都茫茫》就曾经深受好评。近年来,《一双绣花鞋》、《梅花档案》纷纷被搬上荧屏,在沈视《家剧场》开播的谍战经典《幽灵计划》,就是改编自“手抄本”《绿色尸体》。

  熟悉“手抄本”的人,总是忍不住想要看一看那些故事如何跃然眼前。那么,就请观众观看电视剧《幽灵计划》,看看“手抄本”如何鲜活生动起来吧。本报记者刘杰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