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华东五省一市的卫视频道陆续推出一部名为《狼烟》的电视连续剧,故事情节与首次起用港台明星饰演当代军人这些元素固然吸引人眼球,但它引出的一个话题不能不让人警醒:当战争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你我会怎样?
《狼烟》播出让制片人嵇道青和编剧王维压抑了很久的心情有了释放,这部电视剧拍了六年,吃了不少闭门羹后,终于和观众见面了。作为军人和体验生活时的感受,让他们对现实深怀忧患,但对过惯和平生活的大多数人来说,经济盛衰和生活好坏是大家关注的中心,战争在他乡,战争很遥远。
伊拉克战争
关于战争,许多中国人真的感觉太虚无飘缈了。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楼霓虹闪烁,商场物品丰富,电视频道每天晚上都在播放着热闹搞笑的选秀节目。中国人早已习惯了在酒足饭饱之后,全家老小围坐在松软的沙发上,一边闲聊着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一边被电视节目主持人诙谐的调侃逗得前仰后合。
2003年,伊拉克战争打响的那阵子,媒体的目光一度曾经停留在硝烟弥漫的巴格达。尽管隆隆的爆炸声,通过无线传输信号让十几亿中国民众目睹到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但血肉横飞的战场毕竟与我们远隔千山万水,因此,我们依然有心情坐在松软的沙发上,继续嗑着瓜子喝着香茶,听电视节目里的军事专家们对战争进行隔岸观火般的分析———
“萨达姆的精锐部队摆出了诱敌深入的防御态势,当美军和北约部队进入巴格达市区后,胶着状态下的巷战打响,才是决定胜负的短兵相接,战争的转机应该在那时出现……”
然而,现代战争的话语权早已被电子化、信息化的战争手段所取代,短短二十来天之后,一个国家的主权和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就被彻底摧毁了。
政治家和军事家们从来都把政治与军事之间的关系视为相互借力的孪生兄弟。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军事变革和活生生、令人警醒的战例,很快引起了中国军队最高首脑的关注,时任华东战区最高军事首长朱文泉上将也接受到一个关乎国家安危的重大命题:未来战争一旦打响,中国200多万军队能否有效捍卫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不被侵犯?
这道命题的计算方式应该讲有无数种,最简单的两种,其一用国土面积除以军队的总兵力,结果为每近5平方公里只有一名军人。其二也可以用13亿人口除以国土面积来计算。众所周知,中国的国防年度预算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因为我们现在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抓住当前和谐发展的机遇,集中主要精力去搞经济建设。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们在大幅削减军费开支的前提下,建立起国防动员委员会和民兵预备役部队,以期实现平战互补的国家防御双轨体系。
然而,令将军内心深处无时无刻感到隐忧的是,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我们的公民国防意识正在日愈淡化甚至衰退,在相当一部分的民众心目中,国家的安危就是由军队去承担所有的防御责任。可是政治家与军事家都非常清醒地知道,国防绝不仅仅是军防,它需要整个民族齐心协力才能够众志成城。
艺术破题
我们至今还应该清楚地记得,就在伊拉克被占领军实施临时军事管制后不久,中国中央电视台在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了一部以反映中国军队怎样才能够打赢未来战争的长篇电视剧《DA师》,制片方是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中央电视台在这部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审片意见中表述了如下观点:“我军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敢于面对和接受现代化未来战争挑战的军队,《DA师》做了前沿性的探索。”
一边是遥远的真枪实弹的血腥战争,一边是艺术家镜头里对未来战争情境的提前预演。《DA师》一经播出,编剧、导演与制片等主创者们,很快就收到了大量的但却又截然不同的信息反馈。有人认为这部作品将现代国防理念提升到富国强军的战略高度,也有人觉得这是把战争形态演化为成人科幻的概念模拟。
就在人们对《DA师》争论不休的时候,南京军区领导却从政治高度在思考着一个问题:《DA师》在用艺术表现的形式,为军队建设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方向,那么,是否能够再次采取类似的方法,重新有效地激活全民族“国家安危,匹夫有责”的国防意识呢?经过深思熟虑,时任南京军区司令朱文泉将军把构想提交到战区党委,至此,这个由中国军队最高首脑提出且又看似难解的重大命题,经将军的手,被交到了《DA师》原班主创者们的手上。
尽管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已经形成了“战斗的抒情”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代又一代知名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众多作品,更是成为了共和国艺术殿堂里的经典。然而,当《DA师》的主创者们面对战区首长交予的这道难解之题时,过往的创作激情和创作经验,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寻找不到爆发点。
现实压力
为了大量收集创作素材,王维和嵇道青两位编剧跟随战区首长,几乎跑遍了华东地区所有的重要城市以及部队驻地。令人扼腕的是,不少受访的城市领导,并不清楚自己所管理的城市还有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存在,更多的企业或院校负责人居然从未听说,一旦战争打响每座城市都应该拥有建制完整的预备役部队。在对一座城市里的人防工事进行实地调查时,他们甚至惊讶地看到,国家耗费数亿元资金建造的人防工事,居然早已被改造成为地下商城。有位一同前往调查的老将军,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场景,当场潸然泪下,要知道,这座人防工事在战时足以有效地保全数万人民群众的性命。
不由地便想起了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当德军的坦克轰隆呼啸着逼近这座城市的紧急关头,那些原本制造拖拉机的工厂,几乎在一夜之间便将数百辆拖拉机改造成坚固且火力猛烈的装甲车,从而迫使德军的坦克未能越过城池半步。
二次大战结束以来,欧洲本土虽然没有再发生大规模战争,但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国防意识却始终处于临战状态。他们修建的高速公路,可以在军用机场遭到攻击的情况下,起降各种用于攻击或防卫的机型。他们建造的船舶,必须预留重型火炮甚至导弹发射的装置才可投入使用,他们城市里的地下轨道交通网络,其深度与坚固程度,完全符合战时安全可靠的掩体标准。
部分国人国防意识的淡漠与无知有时让制作方哭笑不得。《狼烟》在顺利通过解放军总政部的审查后,却遇到了预想不到的麻烦。由于电视台的审片者对我国预备役部队的现状一无所知,居然认为地方领导怎么可能穿军装?怎么可能被授衔?又怎么可能参与作战指挥?有的审片者还提醒主创人员,人民解放军才是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狼烟》把军民之间的关系混为一谈,岂不是胡编乱造吗?和本报记者谈起这些旧事,制片人嵇道青的声调不由地高了几分:“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了,我不知道这些人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在歌舞升平的时候,谈国防意识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越是这样,碰到钉子越多,《狼烟》制作团队更觉得有责任和义务拍好这部片子,“我们宁愿被人看作是傻瓜”。在他们眼里,叶志平是学习的榜样。叶志平是桑枣中学的校长。在去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紧邻北川安县的桑枣中学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四年来一直坚持逃生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嵇道青和他的同伴希望用叶志平的“天真”和坚持,也能创造一个“狼烟”奇迹。本报记者 胡存廉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