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家讲坛主讲钱文忠:我不是冬虫夏草是草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15:57  新民晚报
百家讲坛主讲钱文忠:我不是冬虫夏草是草根

钱文忠教授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牛年再度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品读中国文化经典《三字经》,创下该栏目近一年来的收视新高,10天后,《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在北京举行100万册首印仪式,这也使钱文忠成为继于丹、易中天后,第3位跻身“百万册俱乐部”的百家讲坛作家。

  童蒙读物  浓缩历史

  一本只有1122字的童蒙读物,何以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又在今日掀起“蒙学热”?钱文忠前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分享他本人在读、诵、悟、解时的赏心乐事。“《三字经》一共1122字,你能背上几句?”钱文忠调查后得出结论,很多人能背出开头“人之初,性本善”,背出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数打对折,能说出“苟不教,性乃迁”则寥寥无几了。

  很多人把《三字经》看作一本简单浅显的儿童读物。钱文忠却将《三字经》比作中国传统、中国文化里关键词的集成,倘若将每个关键词演绎开,就像一部浓缩的中国通史,而其中的逻辑关系与深意尤其值得推敲。“耳熟能详的开篇就值得琢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既然‘性本善’,那第三句应该是‘性相同’才对,何来‘相近’之说?‘相近’岂不意味着还有次善或者中善?开篇第一句里的名句,就把我给考住了。”

  传统文化  继承精神

  在《玄奘西游记》典藏版里,钱文忠提到,赞成冯友兰先生提出的“抽象继承法”——对传统文化的某些价值,应该超脱于它的具体环境,重在继承其精神。“玄奘西游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真理,不惜偷渡出境,这在今天没必要了。《三字经》里提到的‘香九龄,能温席’,现在有空调、有毛毯,也没必要了,而执着、孝悌等品质,应该继承提倡。”钱文忠觉得,人文科学是一种“反刍”,需要反复回味。“而文化建设亦不是建筑施工,每个礼拜造一层楼,做文化建设工作,一定要从基础做起,去沿袭精神。”

  大众参与  深感高兴

  在央视首次演讲时,钱文忠解读的是自身研究领域的《玄奘西游记》,赢得不少粉丝。此番解读《三字经》,除去追捧者,还又不少观众在网上纠错与拍砖。对此,钱文忠认为:“纯学术研究在业务水平上分三六九等,我欢迎言之有据的学术批评;但是站在学术普及的百家讲坛上,我不排斥任何热情的评论。”他说,有人听我解读《玄奘西游记》后,领悟到玄奘西游的精神要义;有人听了后,知道了玄奘原来不是唐僧……大众的参与热情,令人高兴。

  平常之心  探索求真

  对于100万册印量,钱文忠认为有理由自豪,但没必要自傲。钱文忠还是保持着平常心,照常地去复旦讲课,站在学生前侃侃而谈。他说:“大师的学术著作,全国看过的不过几十人,但他还是大师。不会因为我上了央视、有了100万册印量就变冬虫夏草了——和大家一样,我不是冬虫夏草是草根。”钱文忠说:“学术的目的是什么?求真。‘真’是要去求的,故在逻辑上说,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我。我们都在探索。”实习生  陈伊萌  本报记者  乐梦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