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和观众追踪等候一年之后,《士兵突击》原班人马上演的年度电视大戏《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终于将于3月2日在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和云南卫视等四家卫视进行联合首播。
《士兵突击》成为2007年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之后,2008年该剧原班人马拍摄的60年前中国远征军抗战题材的《团长》成为最受关注的电视剧。该剧被各大卫视抢购,最终创下国内剧集单集最高的价钱,被国内四家卫视联合购买首播权。该剧自2月在云南腾冲开拍就吸引了数十家媒体探班。而在拍摄过程中,该剧遇意外人员伤亡,更让其成为舆论中心。这个剧的命运到底如何?它能否承接《士兵突击》以来观众的高期待?一切都将于3月2日揭开迷雾。
在此之前,本报记者特别专访了导演康洪雷,主演张译、段奕宏等人,让他们提前解密剧情,带观众一起穿越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提前碰触那撼动人心的生死瞬间、那感动人心的绝恋时刻,还有那些包裹在破衣烂衫下面人物的性感和魅力。
生死瞬间古来征战几人回?
《团长》:“炮灰团”千人只活了 “个位数”
1942年,中国云南,远征军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团长》的主角是远征军中的一群“炮灰团”团员。
该剧讲述的是当时的背景下,一伙国民党溃兵且战且退,逃到了滇西南的小城。他们互相厌憎又相依为命,不饿死不病死成为他们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标。他们被师长虞啸卿重组进川军团,空投到缅甸参加第一次滇缅之战。他们光着身子,没有武器,被日军包围在燃烧的仓库内,这时自称是川军团副团长的龙文章出现了,带领这个“炮灰团”的人进入真实的战斗中去。
该剧开机时,导演康洪雷曾率领演员和媒体去参观远征军烈士的墓地———国殇墓园。在漫山遍野的墓碑前面,他一言不发,沉闷地吸着烟站在远离人群的一角。这个戏就是要面对远征军这样一段残酷的历史,就是要面对这数不清的墓碑下曾有的笑颜和痛楚。那是怎样的生死时刻?康洪雷无意去渲染血肉横飞、尸骨遍野,他甚至为该剧注入了许多喜剧元素。“在你疼还没有缓过劲儿来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人已经失去了。你很无奈,你没有办法,这就是历史的现实。”
团员自述
段奕宏:龙文章心中有1000多座坟
在一场战斗中,1000多个参战的炮灰团士兵只活着回来了10个。龙文章面向西跪地叩头,使起了招魂术。他那个时候很有犯罪感,因为他的忽悠,这么多人没命了。他的心中有1000多座坟墓,兄弟的坟墓。面对死亡,他心情很复杂,有强烈的自责,身处精神的临界点。剧组出事儿后我整个人陷入低谷,考虑了很多,坚持,还是放弃?后来还是想做下去,不单为自己,也为这个团队。
张译:孟烦了一直在生死边缘
这个人物一直在生死边缘。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是当逃兵被抓回来,饿了很多天差点死掉。还有在西岸,被乱枪打中,中了一个贯通伤。面对死亡,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在郝兽医死之后,孟烦了用听诊器去听郝兽医的照片,非常痛苦。拍这个戏对演员而言真是拔苗助长,我成熟了许多,身体和心态都老了许多。这是这辈子都忘记不了的经历。
导演阐述
康洪雷:生命面前,一切平等
拍这个戏更多的意义可能是一种对战争的反思吧———我们究竟怎样来表达战争,战争究竟能给人们带来些什么?我们准备怎样面对战争,人们的灾难,包括当时的人们在战争中的心理状态。
人们赋予战争的意义不一样,比如说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以及人们在正义战争中的那种自豪感和非正义战争中的那种恐惧感,主要在战争中体现杀敌立功的那种东西。我觉得不管是侵略也好,被侵略也好,在一个生命面前都是平等的,当一个生命在一个生命面前消失的时候,心里总是会有惊恐之感的。因为大家并不是神仙,也不是以杀戮为业的职业人员,不是杀戮成性的人,不是这样的。
生活就是酸甜苦辣咸,在嬉笑怒骂当中有一股巨大的悲壮在里面,都有一种相得益彰的外化和内化的东西在里面。那么有的时候像你说的开怀大笑之后,突然像锥子猛扎了一下心那么疼那么疼,可是在你疼还没有缓过劲儿来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人已经失去了。你很无奈,你没有办法,这就是历史的现实。(南方都市报/专题采写:记者 齐帅 录音整理:实习生:史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