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90年第一次登上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已经在这个舞台上站了19个年头。因为春晚,他成了家喻户晓的笑星;也因为春晚,他有无数个夜晚在影视之家的房间里“冲着西四环狂喊”。
今日21时,赵本山将在东方卫视《杨澜访谈录》中,袒露自己对春晚爱恨交织的情感,并首次回应魏明伦对小品《不差钱》的道德批判。
也曾努力“巴结”春晚
从“巴结”着上春晚,到如今成了春晚名副其实的台柱子,赵本山已经在春晚的舞台上呆了19个年头。他说自己曾经历过《不差钱》中丫蛋的心理。“刚上春晚的时候,我搬着一箱茅台酒去北京,还到处打听这玩意给谁送去,后来愣是没找到,而且觉得这东西也拿不出手,就自己一天一瓶把酒全喝了。”
演了19年,年年要创新,要让13亿人都为了一句话笑逐颜开,谈何容易?今年春晚,赵本山经历了太多波折。先是老搭档宋丹丹、范伟退出,让他备感孤独,心里也因此赌着口气,发誓要演好小品,不能让别人说自己是“指着别人上春晚的”。后来小品被毙,赵本山说,是因为“孩子打点滴将近半个月,媳妇打电话的时候哭了”。于是,他连夜开车赶回沈阳。第二天领导看不见他,就觉得“赵本山也太牛了”。
年年下跪发誓“不再来”
其实,以往每年准备春晚也都不轻松。每次回到五棵松影视之家看到熟悉的房间,赵本山的心里都会 “咯噔”一下。在这里,他每天熬夜到天亮才睡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把窗户打开,顺着四环喊,天天如此。”他还不无辛酸地说:“每年年三十晚上,我都会冲着屋里的灯跪地下起誓,说来年不来了。这话说了十年,但下一年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赵本山甘愿受此“折磨”?“我要上春晚,就因为我是个’大众情人’。”赵本山坦承,他上春晚有私心,但这私心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身边的一群徒弟。“对我来说,基本够了,你说一个人能花多少钱?但身边的一群孩子都在眼巴眼望地等着我的成功福泽到他们身上。”
目的就是要捧火徒弟
《不差钱》捧红了小沈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赵本山用心良苦,但真正听到赵本山提携徒弟的那份心,也着实让人感慨。
“我哪怕一声不吱,站着陪你演完,你能火就行。”赵本山说,他在整个小品创作过程中就“这种心情”。为了能让徒弟在短暂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呈现魅力,赵本山甘当绿叶,他说:“我多说一句话就会把徒弟的话挤没了,所以我还是保持朴实老爷爷的形象,让孩子们去演吧。”同时为了充分展现小沈阳和丫蛋的才艺,赵本山对人物形象和剧本都进行过合理设计。不过,徒弟们第一次上春晚,赵本山在演好自己戏份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徒弟的表现,“如果哪块不对了,哪个词忘了,或者哪个紧张了,我就要把注意力吸引到我这儿。”赵本山点评说,其实小沈阳当天的“劲”还是用大了。
“二人转”不能专业化
赵本山在采访中说:“是二人转的奶水把我养大的,当灵感枯竭的时候,我又回到二人转上去了,因为我能从二人转里边发现很多东西。”
二人转虽然贴近生活,但由于过于粗口而不能登大雅之堂。对此,赵本山表示,我们要亲近大俗,中国有9亿农民,真正雅的人并不多。他认为,对待民间艺术要有民间艺术的观念,如果把二人转改成芭蕾舞就不可能有人看了。赵本山还指出,二人转不能专业化,“二人转是自由的艺术,一旦专业了就是它死亡的开始。”
对待娱乐要有娱乐精神
著名作家、剧评家魏明伦曾对《不差钱》进行猛烈的批判:“我看小品‘不差钱’,差道德。”对此一直保持沉默的赵本山,在《杨澜访谈录》中首次做出回应。他认为,魏明伦作为大文化人,点评小品确实有点“瞎材料了”。
赵本山指出,小品最大的主题就是快乐。“我们别较劲,只想说明什么,主题有多深刻,让人快乐起来才最重要,老百姓快乐才是小品的第一政策。”赵本山说,大家不应该指望一部小品起到教育人的作用,“一年365天,前面的日子都在教育中走过,最后一晚你还教育,这有用吗?”赵本山认为,对待娱乐就要有娱乐精神,要把心情打开,用快乐的态度来对待快乐的小品艺术。
新报记者|霍燕妮|文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