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张裕)央视春晚捧红了一批北方小品演员,今年又捧出一个“小沈阳”;而上海喜剧进军央视春晚却一次次铩羽而归。三番五次,上海滑稽界对央视春晚产生“集体恐惧”。上周末,在“笑林大会——上海新喜剧”研讨会上,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严顺开提出,上海滑稽界应该多上春晚,不仅要上,而且每次还要争取进两个节目。“春晚能捧红‘小沈阳’,为什么就不能出一个‘小上海’?”严顺开问道。
严顺开上过几次春晚,不过,多是与北方演员合作,真正“全上海”演员阵容的节目,从未“冲”进过春晚。2006年,上海演员王汝刚、毛猛达、豆豆主演的滑稽小品《一串钥匙》虽然通过了第六次审查,但最后还是未能“冲”入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
有人说,是南方的语言障碍挡了上海小品进军春晚的道。严顺开却不以为然:“赵本山一口东北腔,不是照常年年进春晚?大兵说的是湖南普通话,李奇说的是陕西普通话,不也能在全国唱响?上海普通话,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不过,语言,还真是上海滑稽演员进军春晚的致命伤。很多滑稽演员,擅长在上海话上“出噱”,并不注重表演,丢掉上海话,他们就手足无措,不知拿什么来逗人笑了。严顺开分析说,“小沈阳”走红,主要不靠语言,恰恰是胜在表演:“小沈阳的人物性格抓得准,与赵本山、毕福剑的人物关系也处理得好,还能抓住一刹那间的喜剧感觉,所以他能逗人笑。至于他说的是什么口音的普通话,人们却不关心了。”在严顺开眼里,“笑林大会”评出的“十大笑星”,很多都具有“小沈阳”一样的表演才能,只要节目足够有创意,很多演员是有实力走进春晚的。据悉,评出“十大笑星”后,“笑林大会”将为每一位笑星推出个人专场,以提高他们的表演才能,鼓励创作喜剧新品,希冀从中有人能带着上海节目“上”央视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