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也就是全国两会隆重举行的日子,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联合出品的20集电视连续剧《绝地逢生》,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今年以来,关于贵州题材影视剧作品的消息一个个传来:
2月26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集电视连续剧《绝地逢生》首播媒体见面会在北京召开;同一天下午,解放军总政艺术局、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大学、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与贵州省委宣传部、黔西南州和贵州电视台相关负责人汇聚北京,就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剧本创作进行研讨。
2月14日,红色题材电视连续剧《杀出绝地》亮相央视八套黄金档。
紧接着又传来消息称:“思南将拍摄电影《邝继勋》,剧本正在审查中。”
3月1日下午,由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与长春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的反映农村土地改革的大片《云下的日子》,剧组导演、美术、摄像等开赴黔西南。据悉,该片已列为今年国庆60周年献礼片,计划国庆期间在全国院线同步公映。
影视剧的宣传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这几年来,贵州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影视剧作品,《良家妇女》、《敌营十八年》、《王若飞与黄齐生》、《杨虎城将军的最后岁月》、《周恩来在贵阳》、《雄关漫道》……这些在全国叫响的贵州影视剧,为宣传贵州、提升贵州形象作出了贡献。
作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文艺献礼,《绝地逢生》描写的是改革开放中一批中国农民的“群像图”。“把一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不毛之地变成伊甸园”,故事写的就是“绝地逢生”的这一过程,总编剧欧阳黔森说它是“一部中国农民的心灵史诗”。
《绝地逢生》开播在即,本报记者专访了该剧总编剧、著名作家欧阳黔森,请读本期专题报道《剧外的“绝地逢生”》。
血汗中升腾的希望
一直以来,对家乡贵州的感情一直都很复杂。因为她的美丽,因为她的纯朴,因为她的贫穷,因为她的落后……甜甜蜜蜜、苦苦涩涩,夹杂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因为复杂,所以觉得自己爱得深刻,爱得深沉。
知道了《绝地逢生》要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就很想看看这部反映贵州乌蒙山区农民的电视剧,很想看看国内一线演员杜源、童蕾是否在剧中演出了贵州味,很想看看在一片东北农村戏中咱贵州农民的声音是否够响。电视剧还没开播,在新浪网上看了片花和剧情介绍后,一向对农村剧没有审美偏好的我竟然生出了观看的冲动,内心也生出了丝丝缕缕的复杂滋味。
我怕看见眼泪。在这部电视剧中,应该少不了眼泪。看看这部剧的背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等等,这样的背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绝地,人们的生活境遇该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困苦,人们为了生存会留下多少眼泪。我不忍在一次又一次的泪水中,和剧中人物一起放大贫困,展示苦难,苦苦挣扎。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眼泪。眼泪是情感的宣泄,无论在面对挫折、面对苦难,还是面对成功、面对幸福时,眼泪都是最终极的表达方式。在泪水中,人心可以被泡得柔软,在痛苦中沉沦;在泪水中,人心也可以被敲打得坚强,在绝境中挣扎奋起。盘江村的村民们,在泪水、叹息中过了祖祖辈辈的穷日子。然而在痛苦的泪水、痛苦的奋争、一次次的挫折中,他们也找到了希望,找到了目标,找到了幸福。有人说过,“人不一定能记住和你一起笑的朋友,但是一定能记住和你一起哭的朋友”,不知,能不能拙劣地模仿一下:“人们不一定能记住让你欢喜的电视剧,但是一定能记住让你流泪的电视剧”。也许,在看过《绝地逢生》后,许多观众和我一样会因为流泪、因为感动记住这部电视剧,记住贵州。
相比眼泪,我们更需要付出汗水和智慧。苦难不能仅仅用眼泪来救赎,更需要通过汗水和智慧来改变。在这19集的电视剧里,盘江村从一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不毛之地变成伊甸园,就是靠的村支书蒙幺爸们身上的那股劲,那股精神,贵州人那种艰苦奋斗、自强自信的精神和科学发展的智慧。在泪珠子,在汗珠子,在血珠子里,一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相对片尾幸福的结局,片中的泪水和血汗都是值得的。那含着泪水的微笑、那汗水中升腾起的希望也分外真实和打动人心。
刚刚结束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炒热了一部由英国人拍摄的印度影片《贫民富翁》,许多影评家认为,该片之所以可贵,在于在肮脏贫穷的贫民窟中人们没有放弃希望,仍然还有梦想。但是,我认为,相比于白日梦似的、“开心辞典”印度版样的《贫民富翁》,《绝地逢生》更符合我的审美标准,因为它史诗似的叙述、真实化的场景、生活化的人物,让我接触到了贵州的真实面貌,触摸到了当代贵州农民的心路历程,再次回味了对家乡贵州的复杂情感。
十九集浓缩的时代风云,十九集萃取的人生精华,十九集跌宕的发展历程,短短十多天我们一览无余,我想作为电视观众的我再一次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