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培松 袁有良
本报讯 昨日,本报刊登《绝地逢生》总编剧和制片人欧阳黔森的独家专访引来读者热情关注,纷纷致电本报询问这位文坛上的贵州之星的更多情况。应广大读者要求,记者就此连线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欧阳黔森,听他讲述自己从地矿工人到热门作家的戏剧人生。
走遍千山万水
16年不忘作家梦
上世纪六十年代,欧阳黔森出生于梵净山脚下的一个地矿之家,父母都从事地矿方面的工作。虽然父母在工作中对于数字都异常敏感,但欧阳黔森在百分制考试中,数学、化学和物理分别只得了2.5分、5.5分和3.5分。而对于“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一类的文学课程,欧阳黔森只要背诵了一遍就不会忘记。欧阳黔森笑着告诉记者,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里,他在学科上的“单边”经常气得父母直跺脚。
对数字的迟钝和对文字的敏感,让欧阳黔森从小就埋下了一个文学梦,希望自己能够成长为一名作家。然而,阅读鲁迅、托尔斯泰等作家的名著,徜徉于无数古典的、现代的鸿篇巨著之间,欧阳黔森感觉作家是思想家,需要很高的文学修养和思想造诣,自己离文学家的地位非常遥远。因而,在初中课堂上,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要当科学家、军事家、作家理想的时候,欧阳黔森深埋了自己的文学家理想,回答老师说:“我的理想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滔天浪’。”
欧阳黔森高考落榜后,来到贵州地校读书,并顶替父亲地矿所的职位,成为一名地质技工。从此,他开始拿着地质锤和放大镜,奔走于贵州的山山水水之间。
地质工作是艰辛的,每天拿着地质锤和放大镜奔走100多里路,不仅翻山越岭,还要承受风吹雨淋日晒,奔走间隙一抹胡子,手心里留下的就是一把盐。在艰辛的工作中,还经常遇到危险,有几次在采矿过程中石块坍 塌,欧阳黔森都与死神擦肩而过。
干了几年地质工作,地质局准备将欧阳黔森提升为普查组组长,一个地质局里众多人都羡慕的岗位。欧阳黔森则毅然请辞,来到贵大中文系进修,加入贵大的文学社团,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在这一期间,欧阳黔森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频频在各种期刊上发表,他挣得的稿费也让他买房、结婚、生子。
1993年,进修毕业之后,欧阳黔森离开了他干了8年的地质工作岗位,转而经商,接触光怪陆离的人间百态,尝试生活中灯红酒绿和酸甜苦辣。聪明的欧阳黔森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2000年,在事业的顶峰时期,一个进入贵州省作家协会的机会让欧阳黔森再次转身——选择退出商界。向着儿时的梦想,欧阳黔森坚持追逐的步伐。他没有被8年的地矿生涯所以往,更没有被8年的商场所消磨,通过几个漂亮的“急转弯”,终于实现了他的“作家梦”。在贵州山水间数万公里的穿行,在贵州商界商界的长久的沉浸和驰骋,十六年的积累为他沉淀出更多内涵。对选题方向、题材的把握,倒是显出他对时事、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都高人一筹。他是个高产作家,小说、散文、诗歌都有不俗的作品。
编剧又快又好
进军电视界
2007年,如愿以偿成为作家的欧阳黔森迅速蹿红。因为,他创作的红二、六军团的长征故事《雄关漫道》编剧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后,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这让欧阳黔森在编剧行业里声名鹊起。时隔一年之后,欧阳黔森编剧的《绝地逢生》再度成为央视黄金时段的热播剧,吸引许多观众。
谈到《绝地逢生》,欧阳黔森说它的诞生多少有些偶然。两年前,欧阳黔森就动笔写一部农村题材剧,早先写就的剧本叫《布依人家》》,一部轻喜剧风格的民俗风情片,剧中故事的跨度是2000年至2007年,计划2008年4月份开拍。2008年初全国“两会”期间,欧阳黔森与央视影视部副主任傅思讨论《布依人家》时,傅思建议改为《绝地逢生》,拉长时间跨度,从1978年写到2005年,反映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8年5月15日,省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央视影视部等各方拍板,投拍《绝地逢生》,《绝地逢生》剧组也于当天在北京组建,重新构思剧本、拟写分集大纲,要求在6月20日拿出剧本实地开拍。“《布依人家》的一句台词都没有用了,一切从头来过。”欧阳黔森说。“好在我经历过改革开放30年的全过程,哪一年开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哪一年农民工进城,哪一年开始‘八七扶贫攻坚战’……农村改革的每一步都了然于胸,我表态说,哪怕掉10斤肉也要按时高质量地拿出剧本。”
正如欧阳黔森刚刚接到任务时的表态,在此后的40天里,欧阳黔森一边与导演商定剧本创意、大纲,一边与导演、投资人圈定主要演员,5月15日,背水一战的欧阳黔森一头扎进了兴义市委党校招待所的一个房间里,日以继夜搞创作。不到40天,要拿出20集的剧本,很多人心里其实都忐忑不安。所有人的眼光都聚集在欧阳黔森身上。“我每天抽4包烟,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剧组给我配备了一名助手,每天码差不多1.5万字。40天后,我掉了8斤肉,拿出的初稿近60万字。稍作修改后30多万字的送审稿一致通过,随后,第二稿改定定案投拍。”
观众热评《绝地逢生》
重庆山水广告公司职员刘美娟:以往挺喜欢看赵本山的《刘老根》、《乡村爱情》,最近播出的《绝地逢生》让我看到不同于以往的农村戏。这部戏有南方农村生活场景的特色,有不同于东北农村戏的地域风景,为荧屏增加了新的看点。
河南省郑州轻工业学院学生孟弦:这部戏让我看到了贵州的美景,贵州的民族风情,贵州农民的生活画卷。看得很新鲜,与北方的农村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剧中“蒙幺爸”的执着、“韦号丽”的泼辣、干练,都让我对贵州人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让我觉得贵州人自强不息,很可爱。
湖北省孝感市公交公司员工宁晓旭:《绝地逢生》是一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献礼大片,这部戏有美丽的风景、宏大的场面,剧情跌宕起伏,是一部形式新颖的主旋律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