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倾城之恋》央视落幕 2万字小说改成36集长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5日17:47  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金力维

  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倾城之恋》央视落幕,创下3%的收视佳绩,比同期播出的《我的团长我的团》高出了近两个百分点。下周一还将在浙江、河北、深圳和东南四家卫视再重播。《倾城之恋》虽热播,但邹静之的剧本也还是难让张迷满意,好在没被指责为一部琼瑶剧。

  邹静之毕竟眼界开阔,给这个爱情故事附上大时代的背景,丰富了许多。改编张爱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谁改谁栽,总嫌味道不足,最失意的是编剧。与之相映成趣的是,饰演张爱玲笔下人物的演员,倒仿佛都得到了她冥冥中的庇护,点石成金,各个得志。

  编剧

  邹静之

  该放大时就放大

  电视剧《倾城之恋》注定逃不开张迷们布下的口水阵。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改编张爱玲不受责难的编剧几乎没有。邹静之把2万字的小说扩容成45万字的剧本,36集电视剧,注水之声骤起。

  味道,虽是老生常谈,但不得不承认,张爱玲文字里的味道电视剧里一点没出来,邹静之把《倾城之恋》讲成了《乱世佳人》式的爱情故事,白流苏和范柳原是一对心灵落魄不容于世的男女,遇见了,也就找到了彼此的避风港,香港陷落了,爱情开花了,故事讲圆满了。这不是张迷们心中回旋不去的那个《倾城之恋》,剧中,白流苏和范柳原刚见面,小男小女小心思,步步为营的心理角力虽也在台词里,可电视剧里的表情和神气不对了,一下子就成了另一副样儿。

  其实,任谁来改编,影视剧也难找回张爱玲的味道,精工细作如《色·戒》,也一样难逃争议。此次改编《倾城之恋》 邹静之做好准备和张迷一辩,因他本人也是个张迷,才接了《倾城之恋》的改编。对答张迷,邹静之语气平静,但话里分明有几分负气。“我看小沈阳春节在北京台演的小品,他演大明星,刚下台和观众握手,就被人扛了回去。现在的这个迷、那个迷,把偶像高高地捧着不让人接近就算崇拜吗?真正热爱张爱玲的人是不会把她挟持到台上不让人接近的。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不断被改编的可能性和不断有各种改编出现。真正热爱张爱玲的人会觉得她的文字在哪,永远也塌不下来。”

  《倾城之恋》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怎么处理小说中“自私”的男女主角。如果按小说里写的,白流苏和范柳原是两个自私的人,再依照张爱玲冷淡孤傲的个性,把这两个人在爱情与婚姻中的小九九展现得入骨三分,普通观众会不会有耐心撑着看这俩人斗法34集?电视剧毕竟是温情脉脉的大众消费品,若不想直接进片库就不得不抹上些许脂粉。

  于是,邹静之改编的原则是:“该忠实时就忠实,该放大时就放大,该演绎时就演绎。”他解释他为什么给小说中的范柳原和白流苏换了副样貌。“白流苏温暖了很多,花花公子范柳原在前史中成了痴心郎、与黑帮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的加工处理,原味丢了不少,算是演绎。白流苏在家里的艰难处境、破败白家与暴发户唐家的钩心斗角、唐家老少姨娘的轮番上场,是张爱玲眼中旧家族的样子,只是放大了而已。男女主人公相遇后,这试探、进退攻守的成人游戏,与原著的感觉相差无几,是忠实。一个城市倾覆了,成就了一对年轻人的爱情,这是魂,不能变。只要‘倾城之恋’没变,就抓住了这个故事的魂,剩下的,一个年代唱一个年代的歌,我相信,张爱玲在坟墓中是高兴的。”

  和邹静之有同感的是香港才女李碧华,她曾写:“我觉得‘张爱玲’是一口井——不但是井,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无波,越淘越有。于她又有什么损失?”

  演员

  陈数

  “张爱玲”适合做梦不适合实干

  改编张爱玲失意的是编剧,得志的是演员。无论将文字付诸何种载体,挨骂的是编剧,演员都往往得了好评。《红玫瑰与白玫瑰》成就了陈冲和赵文瑄,《半生缘》成就了黎明、吴倩莲,《色·戒》成就了汤唯,这次的《倾城之恋》依旧,陈数饰演的白流苏相当讨好。

  平心而论,陈数的样貌较之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还不够精致,气质上也少了几分飘离的味道,她的表演只有五分,那时而冷艳如冰、时而热烈如火的赌徒性格被中和成一杯温吞吞的白开水,这个白流苏成了一心顾全大局的良家妇女。即便如此,陈数还是讨巧,张迷们认可了她赋予白流苏的秀美、典雅、不失书卷气。

  陈数也是张迷,常常是一手拿着剧本,一手拿着小说,比对着琢磨。她承认,白流苏不好演。陈数看来,小说中的白流苏性格极致,层面的狭窄,露出人性中现实的一面,而剧本中的白流苏善良美好,性格上也更大气。这是左右为难的选择。陈数说:“我始终认为,演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是适合做梦的事情,不适合实干。接到剧本后我得失心很重,把自己关在家里足足三天,很矛盾。要拘泥于文字,等于自己给自己设了陷阱,要完全按剧本,又心有不甘。”

  最后,陈数对白流苏的处理是,言谈符合剧本,内心靠向小说,她参透了张爱玲小说经久不衰的精魂,“时间会流逝,但女人的心思是一样的。”这或许就是张爱玲最高明的布局,任何改编都无法凌驾于她的文字,可她笔下的人物,总是灵动鲜活的,换件衣服,换张脸孔,一个时代唱一个时代的歌,都是讨人喜欢的。 J187

  相关背景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喜欢的一部小说,写于1943年,在她25岁的创作巅峰期,这是她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圆满结尾。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倾城之恋》也是最富传奇性的,常常被臆测为映照着作者自身的爱情态度。因为,《倾城之恋》发表于1943年9月, 在此前两个月, 张爱玲初识胡兰成这个令她觉得自己“低到尘埃里却又开出花来”的暧昧男子, 开展了一段浓烈的感情纠缠。

  张爱玲本人对这部小说情有独钟,破天荒第一次亲手操刀将其改编为四幕八场的话剧,不过剧本现已失传。1984年,香港导演许鞍华曾将《倾城之恋》改编成电影,周润发与缪骞人主演,电影公映后被评价为稚嫩有余却苍凉不足。2004年,香港话剧团再把《倾城之恋》搬上舞台,梁家辉、苏玉华分饰男女主角,改编版的剧名中加了个“新”字,也把苍凉无奈的结尾改成大团圆的基调,备受争议。2009年电视剧《倾城之恋》把2万字的小说扩容成45万字的剧本,扩容了男女主角范柳原和白流苏相遇前的经历,这是以往改编所没用过的手法。

  小说中,故事讲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江,两个情场高手斗法开始了。张爱玲曾经自言道:“流苏与流苏的家, 那样的古中国的碎片, 现社会里还是到处有的。我希望《倾城之恋》的观众不拿它当个遥远的传奇, 它是你贴身的人与事。”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