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倾城之恋》:从小说到电视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6日11:07  沈阳日报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这是著名作家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写下的点睛之笔,一句话,描出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的故事。

  著名编剧邹静之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已在CCTV-8播出,白流苏和范柳原换了副面貌,一个是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一个成了具有文艺气质的阔少。一些熟悉张爱玲作品的观众看过电视剧《倾城之恋》之后,认为不是原著的风格。对此,邹静之表示:“也许会有人认为这版《倾城之恋》不够‘30年代’,不够张爱玲,但我无所谓。有些过去的韵味,在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里,是很难探究到的,我们现在已经没办法像前人那样幸福、讲究了。所以我只能说,这个戏秉承了张爱玲的文学气息,但也多了她没有的东西。” 

  《倾城之恋》小说写的是一个自私的女人与一个自私的男人之间的故事,最精彩的莫过于男女之间步步为营的表现。虽然这是张爱玲小说里少有的美满结局,但这份美满却是颠倒错乱的巧合。她笔下的调子是阴冷的,那个年代女子无可容身的悲凉不是三言两语能够道尽的,于是,她留了空间给读者展开联想。

  意在言外,这也是张爱玲留给改编者的机会。邹静之在哪些方面赋予了《倾城之恋》新的生命呢?他秉承着这样的原则进行改编:“该忠实的忠实,该演绎的演绎。”他从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前史”写起,电视剧开头,善良的白流苏初嫁唐一元,年轻气盛的范柳原在香港混黑社会,俩人都并非像小说中出场时那般老到。从逻辑上讲,电视剧补齐了张爱玲尽在不言中的深意也算合情合理,但她笔下的苍凉也失色不少。 

  改编名著,永远的挑战都是如何妥善处理忠于原著和自由发挥的矛盾。《林海雪原》、《日出》等众多名著改编成电视剧时,都面临过巨大争议。大众对改编名著如此关注,是因为他们在阅读原著过程中投入了审美创造,名著中渗透了他们所认同的思想感情。

  虽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张爱玲也可以被不同的人解读,但若没有了残酷和悲凉,《倾城之恋》和普通言情剧又有何异呢?

  本报记者 刘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