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程茗慧 文
新版《红楼梦》开拍前号称一集的成本将在100万左右,尽管现在总预算已经超支了4000万,可导演李少红却一直喊“钱不够”。钱究竟花在什么地方?这是众人所好奇的。或许前天向媒体开放的那场探班戏,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为了再现原著第二回中英莲走失当晚元宵节的热闹场景,李少红在筹备时就南下6次采景,提前8个月请特效组开始设计,这次她更是特地放下涿州影视棚里正在进行的内景戏拍摄,从北京赶往乌镇督战。
为了拍好这在剧本中仅占一页纸三场戏的内容,需要花上两到三个通宵——这意味着所有工作人员将从中午12点起开始,一直工作到第二天的凌晨五六点。如此反复,虽然慢工出细活,可机器在转钱在流,李少红也要“抢人”、“抢日光”。
太阳上山落山都得抢
“我们每天要抢两条密度。”“抢密度”,这是现场工作人员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指那场戏必须要在特定的时间下拍摄,错过了那个时间点,演员状态再好都是白费。这场元宵节的戏,有一个场景得在昼夜交替前拍摄完成,每天只有在傍晚6点10分到6点30分之间可以进行拍摄。而这20分钟时间,也仅能完整地拍完一条。所以,为保万全,工作人员通常在布完灯后,从下午3点半就开始反复检查。“绝对不能有一点差错。”李少红说。而另一条“抢密度”的戏则需要在天亮之前的那一会儿赶拍。“这段时间还要难计算。因为事实上我们拍的是晚上的戏,总不能让观众有‘天越来越亮’的感觉吧。”
哄孩子哭演员只为赶戏
不仅要抢时间,“抢人”也很重要。因为场面大,为拍摄到细节,就算架设四个机位,还是不够。“起码主演的戏要在每个机位前来一遍。”李少红说。这就要求有足够多的群众演员,分散在元宵节会场各处。于是,拍摄近景时,原本在河对岸看戏的演员就得分流到近处,摇身一变,成了看杂耍的人。早春的夜晚还是有些冷,可他们为了“不穿帮”,不仅不能在戏服里穿太厚的衣服,还必须卷起秋衣的半截袖子——剧中有一个英莲被管家霍起带到灯市看杂耍的场景,那时杂耍艺人若表演出色,大家要依例卷起袖子大声叫好。
其实,现场最难把握的是小英莲——演员爱儿太小了,只有三岁,连自己站着都需要扶着拉杆箱。李少红说,幸运的是,爱儿的精神状态特别好。“下午拍了一条在桥上走失后的戏,她回去睡了半个小时。看她醒来非常听话,就赶紧把人抱来化妆拍戏了。”可惜夸完之后,爱儿就开始四处找爸爸,没办法集中精力听导演说戏了。李少红果然是哄孩子的高手,只见她从手里变出一颗牛肉粒来,一下子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嘿嘿,我是能吵的孩子能哄,不吵的孩子也能收。”她公布其中的秘诀,就是“平等”二字。“不能让孩子们觉得你给他们造成威胁,要慢慢沟通。要是戏说一遍不懂,那就多说几遍,否则你一急,他们也跟着急,反而更不好。”
耗巨资全景收入千盏花灯
抢日光、抢人的背景是,拍这一场戏非常“烧钱”。李少红说,光拍摄用的灯具,就特地从北京发来6辆卡车运送器材,数量在一千盏之多。当晚最大一盏“月亮灯”被一台30吨重的吊车吊起,离地40米高,打上18000瓦的灯,照亮整个水面。来自美国特技公司的特技导演安地及数十位特技师,也早早进驻景区,按照1000余幅特技画稿现场调整特技拍摄方案。另外,从景区调来的50余艘随行船同样需进行一定的改装才能投入使用。而现场除了4台摄像机同时拍摄外,连通常只在拍摄大片时才会用到的最现代、可升降20多米的超长摇臂也被调来。“花这么多钱拍摄是完全值得的。”李少红说,拍摄时的单一画面到时会被合成为一个极美的场景——届时,电视中将呈现1000多盏花灯“海陆空”全方位覆盖,水面、船上、桥上、戏台、茶楼、小铺、街摊处处张灯结彩的场面。“保准能在一开始就把观众给吸引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