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娱乐讯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原著小说只有28843字,邹静之把它改成36集的电视剧。继央视八套之后,浙江卫视也将于3月30日轰动播出。来自央视索福瑞的数据显示,这部制造精致风格唯美的电视剧的收视率一路走高。在1月份,这部电视剧在台湾年代电视台MUCHTV频道播出时,创下了该频道开台以来的最高收视率。
因此,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邹静之很自豪:“我3年的工作没有白费”。在更早的时候,《倾城之恋》开拍仪式上,邹静之就把它称作自己最好的剧本,是他“当编剧以来惟一改编他人的作品”。原因很简单,“我太喜欢张爱玲”。邹静之是个典型的“张迷”。读小学的时候,放暑假在家的邹静之,在家里父亲的书架上翻到一本繁体字版的《传奇》。“这本传奇是竖版的,封面好像是张爱玲自己画的画,布口袋的。”后来读中学的时候,家里受“文革”冲击,邹静之一度不能出家门,呆在家里无事可干,把“书架上的张爱玲、张恨水、曹雪芹、大仲马和元杂剧都看了”。正在写《康熙微服私访记(四)》的邹静之对记者说。
权利最大的编剧
在《倾城之恋》里,邹静之的身份是编剧和总监制。
从导演梦继到主演黄觉、陈数,从舞美到音乐,都是邹静之定的。在这个电视剧里,邹静之掌握着绝对的主导权。
此前,邹静之和浙江华策公司合作过一部名为《爱情宝典》的电视剧,虽然这个电视剧播出反响平平,但是邹静之在合作中的认真得到了华策认可。因为合作愉快,后来华策把自己立项的一些剧本都让邹静之给把把关,或者当参谋出出主意。
当《倾城之恋》剧本写到一半的时候,华策希望请邹静之出任监制。
《倾城之恋》写了两年。和他合作的刘亚玲曾是北大荒插队的战友,一生喜欢写作,但一直默默无闻。
“我们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我是先写故事,相当于分场的大纲,然后跟他谈完以后他写一稿,然后我再重谈,然后再写第二稿,我们俩共同改,第三稿我几乎是重写一遍。剧本写了两年,所以这戏特别扎实。”邹静之说。
因为喜欢导演梦继2005年拍的电视剧《行走的鸡毛掸子》,在《倾城之恋》剧本通过以后,邹静之第一个想起来的人就是梦继:“我觉得他有这个能力拍好这个年代的戏”。拍过《北京深秋的故事》、《和你在一起》、《春光灿烂猪八戒》的梦继,曾经先后在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
接到邹静之的电话邀请时,梦继“正值创作低迷期,正在美国疗伤”。看到《倾城之恋》以后,梦继非常感激邹静之,“这个剧本是我从业这么多年来没有见过的好剧本。我跟邹静之老师达成的共识是,《倾城之恋》不但要让老百姓爱看,还要让专家、学者们都认可,保留张爱玲的原汁原味和文学性。”
主演黄觉、陈数也是邹静之找来的。“《倾城之恋》立项通过以后,想演范柳原、白流苏的大牌演员很多,有人甚至还愿意降低片酬。范柳原的角色我找了很多个男演员,后来看了黄觉的照片,觉得他外形非常合适。”
演白流苏的陈数是邹静之看电视选的。“当时放的是《鲁豫有约》,鲁豫和陈数聊天,我当时就觉得她的气质挺好,纯真、干净,谈吐也很有上海女人的味道。”
“陈数没有选错,我从头看到尾,发现她的状态非常稳,有的人演戏稳不住,不从容,所以剪出来是跳的。但是陈数从头到尾这种稳使这部戏整体的气息没有变。黄觉一看就是电影演员,特经得住拍。”邹静之说。
“为什么前18集白流苏和范柳原一直没有遇见?我原来打算让陈数能够同时演白流苏和洪莲,这样也能够解释范柳原这个花花公子,为什么会喜欢离过婚的白流苏。观众也更容易接受。陈数当时有顾虑,她怕自己不能同时掌控好两个人物,所以没有答应。”
《倾城之恋》开机第一天,邹静之在拍摄现场当着全剧组发了通脾气:“我一看拍摄现场的道具全不对,白家是个破落户,我是一个搞明清家具收藏的,你皇宫的家具怎么都摆到这儿来了?而且墙上挂的画是《石渠宝笈》,这一张画就值多少金条,他们家哪叫破落啊?上面摆四个将军罐,那都是装骨灰的,怎么能摆在这上面?所有的植物都是现代才有的那种绿萝、虎皮掌,民国没有这些东西。”
现场工作人员没料到邹静之为一个细节如此苛刻,他们保证全部撤换掉,三天后,找到合适年代的道具。邹静之非常满意。整个拍摄过程中,邹静之开车带着食物,几次去拍摄现场探班。
“结尾部分的战争场面,整条街在爆炸,导演为了能得到整个城市在倾覆的效果,让演员在雨里浇了八个小时,就是不让停,非得拍好不可。”
认真的结果是横店的服务机构和群众演员发了牢骚,说“要封杀《倾城之恋》剧组,不让他们再到横店拍戏了”。
在拍摄全部完成以后,邹静之还介入到电视剧的音乐和片头、结尾制作。到了制作后期,邹静之和导演一起呆在电脑前,看完了初剪的版本,直到剪出了最后36集的版本。
和他在《倾城之恋》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不同,邹静之过去和其他编剧一样,是影视行当里的弱势群体。他曾经应田壮壮的要求,把赛珍珠的《大地》改成电影剧本。没想到在投资方为剧本召开的论证会上,他的剧本遭到专家学者们的质疑,被改得七零八落,电影后来也没有拍成。
和张国立合作《琉璃厂传奇》是邹静之编剧的转折点。到后来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铁嘴铜牙纪晓岚》、《五月槐花香》,邹静之都是和张国立合作,王刚也加入进来,形成了“铁三角”。邹静之有个原则,绝不允许制片人和导演、演员增删自己的剧本。这个要求得到了张国立和王刚的尊重。
即使是现在,邹静之的剧本也会被人乱改。三年前,邹静之应吴宇森的邀请,给他写《赤壁》。邹静之没想到,自己只是吴宇森请的6个编剧中的第一个。他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剧本,反反复复和吴宇森交流沟通,最后在电影《赤壁》上,根本就没有他的名字。虽然他拿到了应得的稿费,但是这事还是让他不能释怀。
前些天,由邹静之、汪海林、费明、石康、彭三源、高大勇等二十位国内一线编剧出资成立的喜多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邹静之出任这个剧本公司的艺术总监。
这个剧本公司是为了加强编剧在影视业制作中的话语权成立的。公司的董事长汪海林说,在欧美和日韩,电视剧都是“编剧中心制”,由编剧担任监制,为电视剧的整体质量负责。
“我觉得整个行业现在意识到编剧的重要,编剧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如果你写的剧本真的好,价格高,市场也会认你。”
增加了二十集前传
《倾城之恋》的出品方浙江华策影视找到皇冠的平鑫涛,希望购买《倾城之恋》的电视改编权。平鑫涛和夫人琼瑶商量后,希望看到他们的电视剧剧本大纲,再决定是否出售版权。
在家里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邹静之拿出了一个6万字的剧本分集梗概,平鑫涛和琼瑶看了非常满意。
邹静之的《倾城之恋》,对剧本进行了大胆的改写,整整增加了近20集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前传,增加的内容部分,很多元素都是张爱玲小说透露出来的,但是很多人物关系则是他设置的。比如唐一元与白流苏的婚变,范柳原和洪莲的爱情故事,还从侧面讲述了两个家族的传奇。这部戏的剧本邹静之写了29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电视剧有两个版本,一个是36集的,央视播的时候剪掉两集,只有34集。
“原著小说不到3万字,改编成36集的电视剧需要加入大量的细节和背景。小说关键的点是‘整座城市被战争倾覆了,最后有一对恋人却成就了’。而且张爱玲在小说里留了很多的背景和支线情节,包括白家由盛到衰的过程、范柳原其实是个私生子、香港沦陷等,在小说里可能就是一句话或几句话,但这些都是很好的可发展的故事情节。”
张爱玲笔下小家闺秀、有些“拧巴”的白流苏,在邹静之笔下,变得时尚、大气、智慧、有修养;花花公子范柳原因为私生子的身份,在接管家族遗产之前,也有当码头工人到黑帮讨生活的经历,从而添加“痞”和“匪”的一面。原作小说里的配角白宝络在电视剧里得到强化,因为姐姐白流苏送了一台收音机,她后来走出了封建的家庭,参加抗日,走向革命,获得了自己的爱情。
比起增加的具体内容,邹静之更在意的是给电视剧注入厚重、深远的历史背景。“可以说,我写的人物性格、台词对白和张爱玲原作是一致的,如果说张爱玲的小说是言情的小资小调,我改编的电视剧是波澜壮阔的大活剧,把范柳原、白流苏和他们的家族命运放在了特定的历史背景,他们的经历和命运与历史大变革有关,因此我认为电视剧的内涵已经覆盖了小说。”
对外界“注水”的批评,邹静之不大高兴。“你看元杂剧和明清的戏曲,都是根据汉、唐传奇或者春秋里面一两句话或几十个字改写出来,再比如《三国志》里写赤壁大战不足百字,从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到借东风、火烧连环船、华容道,后来的《三国演义》把它改写成几章,由此改编的戏曲、影视剧更是不计其数。从3万字到50万字,这不是一个大惊小怪的事情,关键是你增加的内容是否合情合理,有没有原著的文学内涵和精神。”
在人物性格处理上,邹静之一如既往,给每个人物注入了当下人的情感色彩:“比如说陈数演的白流苏,虽然我已饥寒交迫,要么跟范柳原结婚,但绝不当情人;黄觉演的范柳原是个浪荡公子,就是不想结婚,给白流苏买房子买汽车都可以,不给她这个名分。后来因为战争炮火,城市倾覆了,大难当头,爱情发生了,他们步入了婚姻殿堂。”
关于“张迷”对自己改编的炮轰,邹静之说,张爱玲自己也写过《倾城之恋》的剧本,但是周润发演的时候并没有用她的剧本。“张爱玲还写过一个叫《太太万岁》的剧本,在那个时代也不是一个很伟大的电影。不管多伟大的文学作品,一到影视里,它就是一个集体创作的产品。”“我们能选择张爱玲的小说来改编,证明她的作品没被人忘记,她在坟墓中也会高兴。”邹静之说,他觉得在大陆特别怪,这个戏在台湾播的时候没有任何所谓的“张迷”跳出来批评。“张爱玲没有丢失,天塌不下来,完全可以把文字和影视看成两个东西。”jzb/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