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玫《艺术人生》笑谈:一个女人的雕刻时光(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1日15:33  新浪娱乐
胡玫《艺术人生》笑谈:一个女人的雕刻时光(2)

胡玫侃侃而谈

胡玫《艺术人生》笑谈:一个女人的雕刻时光(2)

胡玫对话朱军

胡玫《艺术人生》笑谈:一个女人的雕刻时光(2)

胡玫做客《艺术人生》

   从国营到个体户

  在八一厂拍完的两部电影,得了一些奖,有了一些学术上的影响,却只卖出十几部拷贝,没有太多的经济效益。那时候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影市场向自负盈亏转变,随着港台片大量涌入内地,观众的欣赏胃口也变得非常商业化。

  胡玫当时就想转行,准备到国外留学。

  《远离战争年代》在海外发行的时候,国门刚刚打开,正值出国潮。

  全世界唯一能剪里昂电影的法国电影学术委员会主席在看了《远离战争年代》以后,就让私人助理与胡玫联系到法国见面。

  见面时,胡玫和他一起看了一部拍摄过婉丽隽伟的《末代皇帝》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另一部影片,问胡玫能否拍出那样的作品?初生之犊不畏虎胡玫,很干脆的说出来现在不敢说的话:当然可以,只要有这样的资金,没有道理拍不出来…

  胡玫从法国回来以后,那个私人助理也跟着到了中国,并很快就把胡玫所有的手续都办好了。这时只要胡玫决定了,就可以立即到法国留学,用法国的国家奖学金攻读博士。

  当手续都办好的时候,胡玫又突然犹豫起来,似乎感觉自己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

  她拿不定主意,就去找到父亲,做了一次特别长的长谈。父亲对她说:当导演,首先应该懂一个国家的的历史,懂这片土地上的人,懂得中国人,中国人还没明白,怎么就跑到外国去。所有真正的好作品都是民族的东西,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就象你最喜欢听的波兰音乐家斯美塔纳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为什么写得好,因为写的是波兰,写的是他的祖国,他才能成为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更别说留学法国,还有一个语言关问题。

  父亲还给胡玫讲了很多类似的道理,胡玫因此坚定了放弃的决心。

  因为已经办了转业手续就必须转业,于是胡玫就直接在报纸上找了一个人才委员会,骑着自行车从八一厂把档案转放在那里,漂向社会,做起了影视个体户。

   变与不变的胡玫

  当年的胡玫,可以说是怀揣着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的梦想,走进电影学院的,她在电影学院最大的理想就是拿一个奥斯卡回来。

  后来的胡玫,就不那么想了。

  当她拍完《雍正王朝》,看到在街上吃饭的人,到点全都回家收看电视剧的时候,胡玫才明白拍好一部片子会带来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和震动。现在就胡玫看来,给百姓带去一些欢乐、一些美好,才是职责所在。

  随着经历的增加,随着年岁的增长,每个人都在变。

  对胡玫导演而言,从小到大,岁月褪色,很多的想法,很多的做法都有了变化,可是在她身上和内心,依然有一些品质没有变,就象苏小明在现场感叹的那样:“从胡玫到今天,虽然已经是著名的导演,导演过那么多电影、电视剧的好作品,但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她的真诚、她的善良、她的正直始终没有变。”这也许就是胡玫在热播的电视剧、被关注的影片之外让人倍感敬佩的原因吧。

  那么,变和不变的胡玫,后来在做了影视个体户后,经历过多少别人的白眼,又有着怎样不服输、不放弃的心路历程?当年报考导演系时,究竟说了什么实在话,让现场的老师听得都哭了?她与苏小明又有着怎样难忘的情谊?胡玫在苏小明艺术转型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发生过怎样气中带笑的故事?现场在苏小明的钢琴伴奏下,胡玫到底唱了一首什么样的歌?在婚姻中胡玫又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她对丈夫有着怎样的故事?面对众说纷纭的《孔子》,胡玫该如何变化应对,又有怎样的考量?

  一个著名的女性,用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思考感悟,雕刻了一个真实时代真实导演的形象,《艺术人生》4月1日20:35;4月3日22:20中央电视台三套为你精彩呈现。

  姜川/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