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宽体胖,但却铁面无私,东升是南京老百姓都熟悉的一位主持人,从电台到电视台,东升犀利果敢的主持风格已经深入人心。09年,南京台新闻综合频道继《东升工作室》之后再度推出了一档以东升名字命名的栏目《东升有约》,看惯了东升主持的维权类节目,再来看东升去访谈一些娱乐明星,文化名人,甚至东升的脸上开始出现了从没有过的笑容,这让很多观众,甚至包括东升的粉丝都产生了一丝质疑,难道东升要悄然变脸么?
东升一激动
血压就上去
采访约在清明假期的早上,东升早早来到办公室,一落座就开始打电话,处理各种采访事宜。采访开始前他倒了杯水说是要吃药,“我有高血压,每天都要吃药,没办法,我每天都要看到那么多令人气愤的事情,一激动,血压就上去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主持惯了维权类节目,为广大老百姓办实事又很容易“激动”的主持人,却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风口浪尖。春节前,为填补频道没有访谈类节目的空白,领导决定让东升来做《东升有约》。“我一开始也不太愿意,一个我没有精力,而且我也不太喜欢这个名字,有些女性化了。”但是拗不过领导,东升还是顶着头皮上了。“没想到,我反而很喜欢,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东升对记者坦言,这其实也是他第一次主持访谈类节目,“以前没有主持过,这对我个人也是种尝试,当然,我有这个自信能驾驭得了。如果一个访谈者,他有资历会比较能够调动起被访者说话的欲望。” 东升说他们的新栏目与一般的谈话类节目不一样。“我们的访谈是从新闻角度出发,同样是做刘谦的采访,我们会从新闻的角度提问而不会问他八卦隐私之类,”东升的思考是“首先要好看,是要从新闻的角度挖掘得好看。”
转型?
我自己没有意识到
记者注意到,东升的办公桌乱而有序,当天的报纸和稿件都放在桌上,旁边的一个衣架上,挂着上节目时要穿的西装和衬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桌子上堆着30公分高的一堆稿件,那是《东升工作室》开播以来所有的的稿件,每篇稿件后都有他用红笔书写的评论。这是让他颇为得意的地方。出生于大跃进翌年的东升,虽然从事新闻这一行已经有十一个年头了,但还一直说自己是个新闻列兵。记者带着众多观众的疑问向他试探——是不是正在考虑转型,他先是很警觉地问记者是不是已经听到了什么评论,然后又哈哈一笑说,“转型这种流行的说法,我自己倒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也听到了一些老领导、老同行的反馈意见,有的跟我说,‘东升啊,你不适合做这样的栏目,你那一贯的形象没有了。’还有的说,‘没想到啊,东升你还有这一面。’我觉得人不可能只是一面。你有怒目圆睁的一面,也可以有嘻嘻哈哈的一面,对不同的人,我就会流露不同的一面。可以说,这个新栏目也是全面展示我的一个窗口。其实我也幽默得很呢。” 东升顿了顿又说,“被我访谈的人,首先我感谢他们来接受我的访谈,但也要请他们做好思想准备,我希望他们也来幽我一默,犀我一利。” 他还强调,“我只是丰富和拓展了自己的形象,犀利的风格没有变。”
我累,
累在每件事亲历亲为
以东升的名字命名了两档节目,这对东升意味着什么呢?他当然是这两个栏目的重要元素,先来看看他的工作量,《东升工作室》是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而《东升有约》是从周一播到周五,东升自己形容说:“如果过去我是满负荷运转的话,现在就是超负荷运转了。基本上全年无休了。”再来看看他工作的实际内容,“《东升工作室》我的角色就是一个主持人,串联每个稿子,记者们完成稿件,我则要写评论,而《东升有约》的主要创造是在我,这是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但我累在什么地方呢,累就累在我既是节目的参与者,又是生产者,每件事都亲历亲为,主持完节目,我还要下来看访谈剪辑的片子。《东升有约》25分钟的节目,为了提供丰富的素材,都是要录上一个多小时。每次录完节目,我站起来后都觉得站不稳,有些摇摇晃晃,只有一个感觉——整个人的精力被掏空了。下了节目,我什么话都不想说。”这个新栏目的生命力能有多久呢?东升有些无奈:“到我干不动吧,说不定我哪天就病倒了。我这个人就是太认真。”喜欢挑战的东升还透露说,每天跟一个嘉宾对话,不太过瘾,接下来,他会让访谈的演播室里多来一些嘉宾,多激发他的对话灵感。
本报记者 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