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的八十年代》:那年代不可复制只能怀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0日11:13  新浪娱乐
《我们的八十年代》:那年代不可复制只能怀念

《我们的八十年代》剧照

《我们的八十年代》:那年代不可复制只能怀念

《我们的八十年代》剧照

  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工厂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不多,在许多观众的印象中,也只有《车间主任》、《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几部。日前,由左小青夏雨主演的《我们的八十年代》,围绕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某大型工厂的一群青年工人展开,表现了富有那个年代特色的男女恋情、师徒之情和兄弟之情。

  14日晚,记者分别采访了该剧的主创:出品人兼制片人张炜、编剧李青、导演曾晓欣、主演夏雨和左小青。其中,张炜、李青、曾晓欣都是八十年代的亲历者,夏雨、左小青也极力回忆自己印象中的八十年代。在他们的讲述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愈渐清晰……    

  夏雨:那时人们的感情真纯

  上世纪八十年代,夏雨还是个小学生,在他的印象中,那时的日子挺苦的,“从1980年到1987年,我都在山东的一个县城里,我姑姑是那里的下乡知青,我只记得那时家里挺穷,虽然能吃上饭,但也只是玉米面这些粗粮,衣服和学习用品都是稀罕物。平时我只能穿姐姐穿小了的衣服,家里只有在过年时才给我做一身新衣裳。1988年回到青岛后,我觉得真是不一样,感觉青岛是个很大的城市。”

  剧中,夏雨塑造的段玉刚聪明手巧,是厂里的技术尖子,他爱憎分明,讲义气,是青工们的精神领袖。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为了维护四车间这个大家庭,他经历了惨痛挫折,最终成长为一个成熟、有责任心的男人。这个角色打动了很多老工人师傅,在工厂干了一辈子、如今退休在家的梁师傅说:“我年轻时就像段玉刚似的,我们那一代人也真是把厂当家,同事之间处得跟兄弟姐妹似的,如果车间里有人在外面受欺负了,半个车间的人都出动。”

  饰演青工段玉刚,也让夏雨感慨还是那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纯,他表示:“段玉刚把师傅当成自己的父亲,对班组的同事重情重义,他始终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对金钱并不会太在意,不像现在一些人,一切向‘钱’看,感情生活‘丰富多彩’。”

  左小青:爸妈的青春时代真好

  在《我们的八十年代》中,左小青扮演的满晓星热情、单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化工厂做团干部。她的家庭背景使得她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感情与是非的漩涡,直到她的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她才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

  在开拍之前,导演、编剧就认定左小青是扮演满晓星的不二人选,认定她能演好这个清纯、傲气、热情又有些书卷气的女孩子。左小青也表示自己一直想演反映八十年代的影视剧,“之前看过《金婚》《大工匠》,就非常希望能够尝试那个年代的角色,也想了解一下父母的青年时代是怎么度过的。”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左小青悄悄做了不少准备,“因为我从小在体操队长大,跟外界接触很少,对工厂更是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我妈曾带我去过一次工厂,车间里的环境挺嘈杂的,我妈怕我被机器伤到都不让我随便走动。这回在演这个角色之前,我一顿向爸爸讨教,问了很多那个年代的事,还特意看了王小波的《青铜时代》和《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

  到了拍摄现场,左小青也没少向作为“过来人”的导演请教,“导演告诉我,那时刚分到工厂的女大学生确实特别受欢迎,只要稍微漂亮点的,大家就都围着她,像看林黛玉似的。”

  拍了《我们的八十年代》,左小青感觉自己也经历了一次八十年代,“那时大家在穿的方面都挺朴素,没有穿得花里胡哨的,穿卡其色就不错了,只想着把工作做好。那时的感情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面临那么多诱惑,更不会像现在这样看对方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拍完这个戏,我跟我爸妈说‘你们的青年时代真好。’”

  导演曾晓欣:我抡过四年半大锤

  曾晓欣曾拍摄过《深度诱惑》《守望幸福》《女高男低》等电视剧,但他表示《我们的八十年代》对自己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那个年代是我经历过的,我曾当了四年半的工人,抡过四年半的大锤,我还动手做过不锈钢腰带呢。”

  曾晓欣称那时自己干的是重体力活,“主要工作就是抡大锤,特累。前三年我是学徒工,挣的也少,但是心里特温暖,因为那时进入工厂是刚刚踏入社会,师傅、工友处得就像家人一样。老师傅就是家长,虽然我师傅比我大不了几岁,但我一直都叫他师傅,直到考上大学后,我才离开那里,但是我们一直都有联系。我还记得那时一等奖金给5块、二等奖金给3块,但不管谁得了,都会给比较困难的工友,而且这是很自然的,也不是什么英雄主义。那时人与人之间交往不费神、不费心,有时可能因为一些原因也会说打架就打架,但很快就好了。”

  片中有个细节是车间化工品爆炸,在公家利益有危险的时候,段玉刚等人放下个人恩怨,一起保护国家财产。曾晓欣称这不是英雄主义,而是潜意识去做的。“因为这是我经历过的,在我们当时的工厂曾出现原油管道泄漏事故,需要有人把它切开,然后再焊接上。原油有火就会爆炸,但我们那时都争着去,很快‘敢死队’就成立了,这就是工人本色。”

  因为那个年代让自己刻骨铭心,曾晓欣很早就想拍这一题材,“五六年前,我就和高满堂要合作拍个叫《工友》的电视剧,但没拍成,之后高满堂重写了一下,就是后来的《大工匠》。在拍摄这部剧之前,我还特意跟师傅到原来的工厂去看了看,现在工厂的条件好多了,同样是铆工,但现在的铆工已经不用抡大锤了,而是半机械化了。我们那时大多数干这行的都是初中生,现在70%都是大学生。”

  曾晓欣称这次拍《我们的八十年代》的主要原因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想把缺失的东西找回来,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兄弟般的友情。”

  制片人张炜:那时我特别羡慕工人

  在制片人张炜的极力促成下,才有了今天的《我们的八十年代》,张炜的理由是: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来说,他们会在这里找到美好的回忆;对于没经历过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会好奇父辈的青春时代是怎样度过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炜在学校里当老师。回想那个年代,张炜称自己特羡慕工人,“那时工人的地位比较高,资历老的工人赚的钱比知识分子还高,大学老师每月赚54块钱左右,新疆等地可能还加2元的补贴,而工人在学徒时可能少点儿,是二十几块钱,但正式上岗之后是四五十块钱,而且还有奖金,资历老的工人每月能赚差不多100块钱呢。那时谁家能买得起12寸的黑白电视机就很让人羡慕了,而工人攒一两年的奖金就能买。”

  编剧李青:八十年代不可复制

  听说《我们的八十年代》在哈尔滨的收视率很高时,李青笑了,“这说明那个年代对许多人来说都很难忘。”李青曾创作过《媳妇》《继母后妈》等十多部电视剧,他表示,对于编剧来说,经常是大故事好编,而细节难找,“但《我们的八十年代》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我就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

  当年从技校毕业后,李青就在天津的一家工厂当化验员,而在此之前,他还在车间干了一年,“那也是化工局下面最苦的一个工厂,有四五百人。”不过,工厂生活也给李青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那时的人们集体观念很强,也很有上进心,所以最早创作这个本子时,我叫它《温暖时光》。在写这个本子时,我改了好几遍,足足写了两年多,因为想表达的太多了。里面也有好多难忘的细节,例如当时跳“16步”很流行,但很多人曾嗤之以鼻,现在这些人都成了跳老年迪斯科的主力。”

  《我们的八十年代》是一部典型的群戏,仅贯穿全剧的人物就有二十余个,无论是哈尔滨演员齐帅饰演的晃悠、刘莉莉饰演的左小青母亲、张洪杰饰演的严师傅、齐襄饰演的“小寡妇”、马荀饰演的秦光明,还是诸如老兄弟、小猫、大汪、老皮这些个性十足的小角色,个个鲜活而生动、形神兼备。李青表示,这些角色在生活中都有原型,“剧中的‘闻安’,外形就很像我。而且我们工厂那时就有剧中‘小寡妇’这样的人物,在我们二三十年后再聚时,许多人还都问起她过得好不好。”

  李青称自己创作这部作品,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不可复制而只能怀念的,“我只想把当时美好的东西提炼出来,给现今社会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些启迪。”《生活报》供稿 首席记者吴海鸥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