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世同堂》引发4大争议 老舍典型京味被冲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30日15:46  深圳晚报
《四世同堂》引发4大争议老舍典型京味被冲淡

黄磊饰祁瑞宣,蒋勤勤饰韵梅

《四世同堂》引发4大争议老舍典型京味被冲淡

赵宝刚饰冠晓荷

《四世同堂》引发4大争议老舍典型京味被冲淡

元秋饰大赤包

  本报讯 28日晚,备受瞩目的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终于拉开序幕。从前晚播出的第一集看,剧情结构,演员表演方式,与旧版的对比等是观众的重火力攻击点。

  争议1:情节变化太快

  新版《四世同堂》中,不同人物的出场有着不同效果,包括音乐都在随时变化。一集中包容了数种不同感觉,前一秒钟深沉低落,后一秒钟突然情绪爆发,再下一秒又是喜剧登场,转眼下去,又变成了苦情。这样的变化集中在一个场景中,明显有些仓促凌乱。跟着马不停蹄地调整情绪,结果反而把整个剧变成平淡。尽管如此,网友对其中有趣的部分还是颇为喜欢,对冠晓荷的出场等评价甚高。

  争议2:气氛太过沉重

  新版《四世同堂》的开篇,比起老版和原著来,似乎更为激烈,这也就是之前有人所说的“老版是茶,新版是酒”的来源吧?原著中的小羊圈胡同的老百姓们,对日军来临带着些忐忑不安,但是日子依旧按部就班,大体上有种京城人的沉稳心态。老版也延续出这样一种平静下暗流涌动的效果。而新版则直截了当很多,人们的情绪非常外露。这样的情绪表现,配上随后日军入京的画面,压抑的氛围一下子便突出起来。这种压抑对于老观众来说,似乎少了些举重若轻的名著味道。

  争议3:主演表现中规中矩

  新版《四世同堂》的首集让绝大部分主要人物——小羊圈胡同的诸位居民都亮了相,由于人物众多,每人的出场时间相对不是很长。而就在这短暂的亮相中,各位演员的表现也是不尽相同。

  作为当仁不让的男女一号、同时也是本剧最大牌的两位主演——扮演瑞宣的黄磊和扮演韵梅的蒋勤勤,在首集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没有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不过这倒也不足为怪,因为在原著小说中,这对夫妻都是相当内敛的性格,到后半程才开始有所爆发,所以我们不妨等待两位后面的表现。

  首集中最大的惊喜来自“非专业演员”著名导演赵宝刚演绎的冠晓荷。这位剧中的第一反派从出场的第一个镜头就神采飞扬,短短几场戏,将其轻佻、虚伪、好色、惧内、无耻的各种嘴脸都表现得活灵活现。也许赵导可能真是个被埋没的表演天才,更有可能的是作为新版《四世同堂》中唯一参演过老版的他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吧。

  而作为另一经典反派人物“大赤包”的扮演者元秋,或许是旧版中李婉芬的演绎太过经典,或许是元秋的“包租婆”形象太深入人心,所以首集中大赤包给人的感觉并不那么讨厌,甚至还有些搞笑。不知道这算是创新还是失败。

  争议4:老舍经典京味被冲淡

  《四世同堂》原著小说的作者老舍最被人称道的,就是他的作品中无论是描写世态人情还是习俗时尚,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四世同堂》由于人物众多且各个社会阶层都有所涉及,更是“京味”特点的集大成者。更难得的是,虽然同说一口北京话,但出于身份、地位、文化水平的不同,各个角色的台词又有着“和而不同”的个性。旧版在这一点上可谓表现完美:瑞宣的知识分子出身令他的北京话时时处处带着恭敬温和的口吻;不学无术的老二瑞丰则完全是一嘴油腔滑调的胡同串子味;冠晓荷的北京话兼具“油”和“痞”;底层人民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则完全是粗人式的“浑不吝”感觉;而最迷人的标准老北京腔来自祁老爷、李四爷、钱先生这些老一辈人,那慢条斯理、悠扬顿挫的京腔仿佛能一下把人带回那个时代。

  遗憾的是,或许导演认为那些慢悠悠的京字京韵会拖慢整部戏的节奏,或许由于这一版的主演来自五湖四海(主演中只有扮演瑞宣的黄磊是北京人,而“大赤包”的扮演者更是来自香港的演员元秋),新版的《四世同堂》有意无意地在对白上采取了“去京味化”处理。而摒弃了语言上的“原味”,势必将会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和整剧的韵味上大打折扣。

  此外,剧中的大部分配音会也让观众有不协调之感。

  总体说来,虽然新版《四世同堂》首集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毕竟老版是观众心中无法逾越的经典,新版大可不必将超越老版作为首要目标。从整体精良的制作来看,只要主创人员具备一定的诚意,再加上强大的原著小说作为依托,新版《四世同堂》依旧有着良好的收视前景。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