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两部作品的衣服都一个色调吗?我倒是觉得新版对衣服这样的东西都很讲究,恰恰是诚意的表现。再说时代变了,还那么灰头土脸,有人看吗?黄磊和蒋勤勤本身就是帅哥美女,穿什么衣服都会显得挺时尚,这亦无可厚非呀。
●当事人说——
蒋勤勤:“我今天不光是演韵梅,明天可能会演红梅、铁梅,而且不应该老拿旧版经典的人物跟我们做比较,是不可比的。现在再去找一个李维康(旧版中韵梅的扮演者),可能吗?不可能的。而且艺术本来就是非常主观的东西,今天我来演了,我就代表这个人物,我就是这个人物,你为什么要让我去复制其他人呢?我又不是复印机!新版应该是对旧版的一个突破,大家的眼光都应该往前看。”
争议4
关键词:配音
狂踩派:配音与口型对不上
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新版《四世同堂》竟然出现了声画不同步的问题。在前几集中,演员的口型竟然比配音慢了半拍,这个问题在之后的剧集中也出现过。在配音技术已相当成熟的今天,还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让人觉得很失望。
力挺派:这个无伤大雅
一开始看到时,是有些不舒服,但后来,我完全被剧情所吸引了,也就忽略了“声影脱节”的现象,所以配音对整部剧来说,无伤大雅。另外说一句,配音是挺有难度的技术活儿,比如粤语和普通话的长度不一样,元秋的配音就总是出现脱节,如果找个专业配音演员来配,都不一定能踩准点。
汪俊导演不是就这个问题已经向全国观众道歉了吗?大家应该宽容一点。
●当事人说——
黄磊:“其实说到北京文化,大家通常指的是语言,当然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全部是北京特色,京味。作为这部电视剧来讲,汪俊导演也在追求京味的东西,比如勤勤做饭,北京人喜欢咸菜疙瘩、酱瓜炒肉丁,这些在剧中都有体现。勤勤能讲重庆话、四川话,我讲不了,如果不听她说话,怎么能看出她是哪儿人呢?因为大部分演员的北京话讲得不那么地道,所以我们用了配音,此外还有其他的原因——我们拍这部戏的时候条件很困难,这部戏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北京,但我们是在现在的新北京拍,外面很热闹,塞车、按喇叭,我们很难同步录音,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配音。”
争议5
关键词:节奏
狂踩派:节奏不稳,忽急忽慢
新版《四世同堂》整体节奏把握不太好,前几集感觉慌慌张张的,不够大气和厚重,到了后面有些时候又很拖沓,一点儿小事拍得慢慢悠悠的,考验观众的耐性。
力挺派:
感觉挺明快的
新版的剧情编排比较紧凑,加入的情节在不影响主线的情况下增加了观赏性。其实,正是这种明快感,才让人觉得该剧少了些京味。如果真要按原著中的感觉来拍,估计得拍五六十集才行。
●当事人说——
导演汪俊:“我们可能在节奏上偏快一些。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要求不能太慢,还要保持原汁原味,我们是考虑了人们的欣赏习惯,但这倒不是说故意去迎合观众的欣赏口味。三十多集的剧,是否拖沓,是否有故意拉长剧集之嫌,是否不够厚重,往后看就知道了。”
争议6
关键词:主题歌
狂踩派:于魁智像在唱样板戏
新版的主题歌是京剧名角于魁智唱的,他一开口,我就以为是在唱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呢。而旧版骆玉笙先生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一字一句中透着国仇家恨、铿锵有力,更能衬托出《四世同堂》中的民族情感,荡气回肠。
力挺派:
音色华丽,挺现代
我特地比较了新旧版本,个人觉得于魁智唱得挺好,虽然不能说完美,但还是很不错的,音色华丽、唱腔讲究,感觉唱得挺现代的,朗朗上口。喜欢!
●当事人说——
导演汪俊:“骆玉笙先生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非常经典,无法超越,所以选择了翻唱,还是沿用了京剧的味,沿用了苍凉的氛围,都有戏在里面。在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画面,路过某条胡同,听见京剧一起,哟,抬头看到的就是一家‘四世同堂’,这种感觉非常好,所以我也一直想把《四世同堂》这部戏继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