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晚,《人间正道是沧桑》已经在央视播出了21集,50集已经亮相了近半,广大观众纷纷反映,此剧的滋味是越来越浓。不少人表示,刚开始看《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冲着孙红雷才看的,结果一看就看对眼了,接着就疯狂地爱上这个剧一发不可收拾。仰仗着广大观众的奋力捧场,该剧的收视率也一路猛升。7日的央视索福瑞调查显示,南京市网此剧的平均收视率高达6.01%,创下了中央八套剧场五年以来,在南京市网的最高收视纪录。有观众说,如果说《潜伏》是谍战剧中高峰作品,那么这部正在央视八套和一套双播的《人间正道》就是主旋律大剧的巅峰力作了。
故事讲得有水平
历史跨度大、人物众多……该剧除了具备一般大剧的要素外,艺术地再现和还原历史是该剧的一大亮点。这几天,观众们逐渐发现,中国从1925年到1949年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无一遗漏地在《人间正道》中得以表现。从北伐革命到南昌起义,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广州起义、南昌起义、4·12政变、井冈山斗争、万里长征、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以及三大战役等等,这些事件,在剧中通过人物的命运串联起来,看剧的过程中就将中国革命史浏览温习了一遍,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观众通过艺术形象阅读这段历史的渴望,抓住了观众的这种心理。
很多观众反映,在故事的叙说上,该剧的高明之处在于,将一个家庭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观赏性。杨家三兄妹本是至亲至爱的一家人,却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感情复杂,但在对各自理想的问题上却异常坚定从没有动摇,也正是在这样的顽强坚守中,矛盾冲突显得越激烈,故事也就越发显得具有张力。
浓墨展现信仰的光辉
很多观众表示,《人间正道》之所以成功,还因为它有着“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精神内核。它的前半部分,是在浓墨重彩地表现出几个年轻人寻求个人理想与奋斗的过程,有观众评论说,“《人间正道》格外突出了一代青年对国家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这点一直到今天也并不会过时。”
此外,有人认为,由瞿恩及他的黄埔学生们所演绎的“黄埔精神”,也是《人间正道》这部戏的精神亮点之一。瞿恩是黄埔情结中的关键人物,作为为“真理”为“主义”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瞿恩崇高的信仰和坚定信念,是通过他在黄埔军校一系列出色表现及在此后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完成的。他的刑场表现和精彩演说,让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为了政治信仰而无所畏惧的英勇精神和博大胸怀;而他亲手培养的黄埔学生在刑场上集体向他致敬的“黄埔礼遇”,也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情感跌宕的历史剧
《人间正道》虽然不是一部情感戏,而是一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大戏,但是很多观众表示,看着看着,剧中的父子情、儿女情、战友情、同学情、同志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让人不禁感叹:《人间正道》不是情感剧但胜似情感剧。有提前看过结局的观众不断地提及结尾一场戏,国民党籍的杨立华收养了共产党人的遗腹子,弥留之际的辛亥元老杨廷鹤对“外孙子”讲了一段发人深思的话:“过去我们是一家人,将来还是一家人,不论走到哪儿,不论天涯海角、生离死别……人除了血缘,还有情感,可这血缘,有时候并不如情感可靠。大爱其实无言啊!”观众表示,这段话,其实也是《人间正道》这部戏的情感基调。剧中运用了大量电影手段的蒙太奇手法,使用暗转、闪回、特写等手法来交待人物的命运发展及心理走向,将人物的情感更加明晰化的同时也赋予了该剧浓浓的诗意。
张漪 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