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G纪实频道制作的纪录片《红跑道》,通过“真实中国·影院计划”上映。 |
第15届上海国际电视节logo |
本报讯 (实习生 沈竹士 记者 李君娜)作为第15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的主体活动之一,第三届“真实中国·导演计划”大师班正式“开班”讲课。今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本届“真实中国·导演计划”也巧妙设置了“生存法则”的主题。在昨天上午大师班的第一堂课上,上海纪实频道总监应启明分析了中国纪录片的生存现状,并指出了纪录片生存法则的几大“关键词”。
生存现状:喜悦和忧虑同行
应启明认为,目前的中国纪录片现状喜忧参半。“喜的是导演多,题材佳。比如‘真实中国·导演计划’举办3年以来,总共收到提案800多份,有1000多人次的纪录片爱好者积极参与;而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国情为纪录片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资源,堪称题材‘富矿’。以本次‘真实中国·导演计划’的15个入围提案为例,涉及中国奶业危机、地震后心理救援和文化保存、金融危机等话题,都与现实联系紧密。”
与喜悦同行的是忧虑。应启明表示,纪录片的荧屏阵地在主流频道上纷纷萎缩。“原来各地方上的主要频道或者一些上星频道或多或少有一些纪录片,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即便仍保留,很多纪录片的播出时间也往往推迟到深夜。此外,很多专业纪录片频道在营运过程中,步履艰难,不怎么挣钱,许多频道还处在亏本状态下。这对纪录片平台的发展很不利。”
生存法则:艺术和市场并重
尽管多数纪录片目前来看“入不敷出”,但事实上,中国纪录片的观众基础潜力巨大。以运营较好的上海纪实频道为例,频道去年净盈利已达3500万元。从频道收视群体的分析来看,文化层次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观众成为主体,其中男性观众占了三分之二,并因此吸附了包括汽车、洋酒、珠宝、高档电子产品等高端消费品在内的大量广告。
应启明建议,国产纪录片播出可实现跨地域合作,形成规模播出效应,塑造纪录片品牌。除了开拓荧屏“市场”外,纪录片的播出平台也可拓展至荧屏之外。“真实中国·影院计划”在上海实现了中国首条纪录片电影院线的可行性,在影院播放的每场纪录片实现公开售票的方式,每张票价是30元,和一部国产故事片相差无几,而观众上座率能达到七八成以上,有效探索了纪录片影院放映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