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电视节主体活动——第三届“真实中国·导演计划”大师班及竞标决选正式开幕。今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今年的活动主题定义为“生存法则”,从投资到制作再到市场,中国纪录片是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
困境:纪录片难寻播出平台
本次“导演计划”向全社会征集纪录片故事主题,将选出5个故事创意进行扶持。
在短短一个半月内收到来自全国的提案205份,其中不乏视角独特的优秀作品,包括震后羌族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忧境、解析金融海啸后大学生的就业尴尬和青春奋斗、关注旧厂房中艺术工作坊的崛起和年轻艺术群体的成长、聚焦“后三聚氰胺时代”奶业与奶农的何去何从等。如此高的热情并非因为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群体发展蓬勃,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的渠道可以展示作品。
参与竞标的《天地》导演李雪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拍摄纪录片最大的困难,是作品的推广和前期的融资。青年导演就是参加一些影展、电视节等活动来播出自己的片子。”独立制片人费佑明用自己的钱养活自己的纪录片之梦,“我现在三分之一的工作是赚钱的,比如给一些机构拍一些东西,然后用赚的钱去拍纪录片。我觉得独立制片人不能过多地考虑市场因素,必须耐得住寂寞。”作为昨日“大师班”主讲嘉宾,导演彭小莲的看法与费佑明相似,“没钱是所有纪录片导演面临的问题。国外也一样。”
探索:纪录片吸引时尚人士
“真实中国·导演计划”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于2006年推出的一项支持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长期发展计划。
纪实频道总监应启明表示,目前中国的纪录片面临一些问题:“纪录片在主流频道上基本上都退出来了。即使中央电视台也把纪录片推迟到深夜。而很多纪录片频道都处在亏本的状态下。而目前中国也没有规范的、有实力的纪录片公司。”
尽管现实严酷,应启明透露,上海作为时尚先锋城市,不少人把看纪录片当作时尚生活方式,因此表示他们频道运营良好,“在上海,纪录片有比较独特的受众,一般女性高于男性、都是文化程度高、领导干部等高端人群,所以很多高端品牌都愿意在这里投广告。”他也表示,电视台在推动纪录片繁荣上还是有很多可以努力的地方,“现在的电视台同质化太严重,完全可以有一两个专业的纪实类频道;也应该鼓励跨地域整合。”
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国纪录片也有它不可或缺的优势,应启明说:“中国目前各地发展不平衡,有地域文化的冲突,就营造了一个特别生动的故事源。从时间上来讲,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的命运会跌宕起伏,发生很多戏剧性的变化。这是我们现实题材纪录片最大的题材优势。”
电视台的独立纪录片几乎绝迹,而电影市场上纪录片的困境更大,票房能翻身的导演只是少数,中国纪录片导演的领军者贾樟柯,将担任本次“导演计划”优胜提案选手的制片人,给予选手全程扶植和指导。贾樟柯在采访时表示:“众所周知,纪录片目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资金困难,许多年轻导演一开始有创意,有敏锐的观察,但缺少创作指导、播出、寻找国际销售这样一条龙的帮助。”
分歧:纪录片观众是否需培养
而纪录片需要不需要培养观众,在业内人士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独立制片人费佑明说纪录片注定是小众的,“观众不需要培养,你不能指望看娱乐节目的人来看纪录片。”彭小莲也说:“让纪录片强调收视率和市场是给导演念了紧箍咒。”但从运营的角度,应启明却表示纪录片培养观众是必须做的一件事,“我们现在就在上海试着培养观众,要让观众最时髦的消费是去电影院看纪录片。上海只有一家影院可以看纪录片,去年有24部纪录片进入影院,上座率有70%,但这不是一种能盈利的模式,场次少、成本大,而且现在很多纪录片的影像品质不够进入影院。”
记者了解到,陕西目前纪录片的生存现状,和全国其他地方情况类似。陕西目前还欠缺纪录片播出的专业渠道。但是陕西不乏纪录片的制作热情。除了一些青年自发拍摄短片外,还有一些制作单位在纪录片拍摄中打出文化结合商业的牌。央视曾经播出的《法门寺》、以及正在影院上映的《大明宫》,不但吸引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更推广了西安的旅游业,这也算是陕西纪录片目前的一大特色。
大腕秀场
昨日第15届上海电视节正式揭幕,开幕式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上演。此次电视节开幕盛典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电视让生活更精彩”。从昨日开始,“白玉兰奖国际电视节目评选及颁奖”、“真实中国·导演计划”、电视节影视交易市场、“华语主持人高峰论坛暨群星会”等主体活动将陆续展开。
今年是中国电视剧成长的第30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一特殊时刻,昨日的电视节开幕晚会特别安排了经典电视剧歌曲联唱,其中四大名著电视剧主题曲均由精通中文的外籍歌手演唱。此外,孙楠献唱电视剧《蓝色妖姬》、《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主题歌。毛阿敏除了演唱《亲爱的爸爸》外,还与孙楠联袂演唱世博歌曲《BettercityBetterlife》。为了喜迎世博会,开幕式还安排了多媒体歌舞表演《喜羊羊漫游世博园》等。 本报特派上海记者 罗媛媛 综合